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动态信息  > 县市区动态 
[雁峰区] 雁峰区公益村:丰收节里菜飘香
发布时间:2021-09-23 08:48      来源:掌上衡阳      浏览量:
字体:

“我们村是全市五个城区最大连片蔬菜种植基地之一,村里现有蔬菜基地3个,产品除销往市区及周边外,还销往粤港澳,每年蔬菜产值可达2700万元。”9月17日上午,在雁峰区岳屏镇公益村,该村党总支书记陆小军详细向记者介绍着村里的蔬菜种植情况。

近年来,岳屏镇公益村按照雁峰区“一村一品”的总体规划和布局,主要以打造蔬菜基地为主,重点发展蔬菜特色产业。该村现有雁益、久茂、穗源3个绿色生态农业蔬菜基地。

在雁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雁益农庄),记者见到了该公司负责人张国忠。张国忠从部队转业后就开始跟农业打上了交道。2016年,时年35岁的张国忠来到雁峰区公益村,建立起了现在的雁益农业。

“我现在的农庄既搞种植,也搞养殖,种植方面既种单季蔬菜(时令菜),也种带技术含量的反季节蔬菜……”见到记者来访,健谈的张国忠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雁益农场在村里占地510亩,分为种植、养殖两大区域。张国忠说,雁益农场在种菜方面特别强调科技和管理。

“我们这的辣椒特别好卖,每斤比别处的要贵上一块多,但还是有很多经销商抢着购买。”在辣椒地里,张国忠指着一大片长势茂密高大的辣椒树告诉记者,从育苗开始,这些辣椒苗就有专人看守,一般别人种辣椒不会每天去看,我们这里每天都有人在辣椒地里转,观察辣椒的生长情况,缺些什么元素就会及时补上。我们菜园里所用的肥料都是自己公司研制的,里面添加了多种对农作物生长有利的微量元素,所以我们这的辣椒长得又好看又好吃。

张国忠还告诉记者,农庄除了辣椒卖得好,丝瓜、白菜以及今年引进的新品种玉米都卖得不错。

当记者问及今年农场的收成时,张国忠开心地说,今年虽然是雨季,雨水多,但对我们农场的收成影响并不大,该种的菜我们都种出来了,该卖的菜也都卖出去了,刨去肥料、种子、人工等成本费,到目前为止我们公司已经纯赚了10多万,如果到年底的话还会赚得更多。“另外,国家对我们这些一心一意种菜的农户还有政策上的优惠,每年还会补助10万元给我们作为奖励。”

雁益农场今年盈利颇丰,而被雁益农场常年聘请做工的村民们工资待遇也不错。今年73岁的村民蒋受富告诉记者,他和另外10余位村民每月能从农场里领到3000元不等的工资。据悉,公益村的3个农业基地每年共为该村80多位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

在雁益农场,记者看到,供游客休闲娱乐的区域也在逐步打造中,张国忠说,他要把他的农庄打造成一个集种植、养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家庭农场。

“下一步,我们要把公益村打造成集蔬菜种植与乡村旅游为一体的‘农旅融合’美丽乡村,让衡阳市的周边群众来我们村采摘游玩,享受美好的农村田园生活。”该村党总支书记陆小军说。

相关链接:

雁峰区是典型的农业小区,林业面积2.6万亩,耕地面积2.3万亩,目前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3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雁峰区也是衡阳市蔬菜种植大区,目前全区共有蔬菜种植面积3420亩,蔬菜种植企业8家,分布在岳屏镇山林村、东湖村、公益村。认证绿色食品15个,均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身份证”平台注册。

雁峰区公益村蔬菜种植面积共有1570亩,年产蔬菜4510吨,产品除销往衡阳市及周边外,主要销往粤港澳,年产值2700万元。该村现有穗源、雁益、久茂3个蔬菜种植基地。

下一个五年,雁峰区目标笃定,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将雁峰农业打造成在衡阳市有品牌、有影响、有地位的产业。雁峰区农业农村局将推进全区特色产业发展,建设精品特色农业产业示范点,立足各村资源优势,推动形成“一村一特一品”的特色化、差异化产业布局;在蔬菜产业种植方面,将着力打造精、特、新品种,培育2个市级蔬菜种植龙头企业,建成2条蔬菜自动化生产包装线,提高蔬菜品质,加大反季节蔬菜种植,建立稻香、蔬菜、田园农耕文化体验园。

雁峰区农业农村局具体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后五年,雁峰区将统筹推进“产业+旅游”,在全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将把全区的各个乡村建设成为衡阳市的后花园。将通过产业项目示范点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质、乡村休闲旅游品牌整合,形成全区农旅融合发展阔步向前的良好局面。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