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退出老年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动态信息  > 县市区动态 
[衡南县] 衡南县第三代杂交水稻高产试验示范基地:秋分时节稻浪黄
发布时间:2021-09-24 08:55      来源:掌上衡阳      浏览量:
字体:

“政策好、技术强、天帮忙,今年有望打破去年的世界记录,实现‘薯—稻—稻’亩产超2000公斤(含折算精粮)!”9月23日秋分,艳阳高照“秋老虎”天,在衡南县向阳桥街道清竹村第三代杂交水稻高产试验示范基地,头戴草帽、手持笔记本的基地技术人员、衡南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蔡卫军来不及擦去脸上的汗珠兴奋地说道。

当天正是中国农民丰收节,记者站在示范基地的田埂上看到,秋分时节的稻田,沉甸甸的稻穗已由青转黄,压弯了稻秆,饱含着农民丰收的希望。微风拂过,渐渐泛着金黄的稻田,掀起阵阵稻浪,煞是好看,稻米的香气也随之弥漫在空气中,沁人心脾。

▲丰收在即,基地技术人员与农民都笑开颜。

就是眼前这个播种面积为30.9亩的第三代杂交水稻试验示范基地,2020年诞生了“双季稻亩产达1530.76公斤”的世界新纪录。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扛稳粮食安全的重任,稳步提升粮食产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生产的这些指示,为我们杂交水稻的研究和试验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基地技术人员之一、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李秋生如是说。投入实验以来,他们每个人的标配是草帽、笔记本、计算器、雨鞋。“每天田间巡查,每3天田间记载,即时技术会诊,完善田间管理方法。”

“目前,基地马铃薯和早稻已获高产丰收。晚稻品种为‘叁优一号’,目标产量1000公斤。”实验示范水稻的“保姆”——今年56岁的老农陈太佳掰着手指向记者介绍,“晚稻6月22日落泥,7月16日移栽,目前长势很好,一天一个样,预计10月中旬即可收割。”

▲站在示范基地的田埂上,基地技术人员看着泛金边的稻田畅想丰收。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今年,该基地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指导下率先实施“薯—稻—稻”三熟栽培法,即一季种马铃薯,两季种优质杂交水稻,并提出了2021年实现超级杂交稻预期亩产1800公斤(含折算精粮)的目标。

基地高产攻关,技术策略集“良种、良法、良田、良态”于一体。后三种主要由基地技术人员来完成。2013年,衡南县曾协助湖南水稻研究中心高产攻关,有一套成熟的栽培技术,还获得衡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播种、移栽、施肥、喷药以及田间管理等环节,我们会尽量做到标准化操作,但除此之外也不会用特殊方法。”李秋生总结道,“实施管理精细化,栽培大众化,整个过程与普通农民正常种植差别不大,这样才能便于大面积示范推广。”

一旁的陈太佳频频点头表示赞同,他称在基地日常的“田间照料”和普通水稻种植管理没有太多不同,只是“按照技术人员的要求严格执行,不拖拉、不打折扣”。

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供应陷入危机。作为“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今年以来,衡南县在大力推广双季稻生产的同时,重点打造“五线五片一基地”,创办4个千亩双季稻高产示范片,推动全县粮食种植水平快速提高。该县还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遏制耕地抛荒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对抛荒面积较大的乡镇负责人追究责任,并要求集中育秧、统一耕种,统一稻谷品种、播种时间、管理时段,降低耕种成本、提高粮食质量。

▲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秸秆,饱含着农民丰收的希望。

据统计,今年该县水稻总播种面积达到138万亩,预计总产量达62万吨以上。同时,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对种植大户给予奖补,通过机械化、标准化生产,有效提高了湘米品质和种粮效益。

蔡卫军介绍,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指导下,示范基地今年将实施的“三一工程”升级为“二一工程”。“三一工程”全称为“‘三分地养活一个人’粮食高产绿色优质科技创新工程”,由袁隆平院士提出,湖南省政府确立。

他激动地表示:“如果今年超级杂交水稻双季亩产能达到预期目标——1800公斤(含折算精粮)甚至超2000公斤的话,我们离‘两分地养活一个人’的梦想将又近了一步!”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