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在许广高速常宁服务站出口,一群身着红马甲的“衡阳群众”志愿者正在忙碌着为进入常宁的旅客查验“三码”,登记旅客信息,坚守防控第一道防线......
连日来,常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坚持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和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结合当前防控形势,采用“五大战术”切实加强疫情防控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奏响了疫情防控“最强音”,筑牢了联防联控“主体墙”,进一步增强了市民的防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打好疫情防控宣传“网络战”
常宁市充分利用网站、电台、智能广播及微信等新媒体,广泛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甄选疫情防控公益广告,在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播发,加强群众自我防范意识。在开展常态化宣传的同时,常宁还创作接“地气”、群众更能接受的 “常宁方言”、三句半、顺口溜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形成人人都是‘宣传员’、人人都是‘安全员’、人人重视疫情防控、时时关注疫情防控的浓厚社会氛围。市民只要每天打开微信公众号,就能看到急需急盼的新闻和资讯,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增添动力和信心。
打好疫情防控宣传“阵地战”
“这些志愿者们真辛苦,他们认真细致地问了我家里人的情况,有没有打疫苗,有没有从外面回来的,还给我讲解了疫情防控政策,告诉我如何做好个人防护,我很感谢他们,也感谢党的好政策。”泉峰街道城南社区公园小区的张奶奶激动地说道。
常宁市以农村、社区群众为重点对象,设立执勤点,通过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疫情防控标语、宣传展板、小喇叭、发放宣传单、悬挂横幅、张贴海报等宣传方式,呼吁群众做好防疫工作,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在各小区、单位等大门口,提醒市民扫码、测温、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不扎堆、少出行。对辖区内各关卡志愿服务站落实“边长制” 进行疫情防控工作监督。在各中小学校、幼儿园要设置专门宣传栏、文化墙,通过开展“开学第一课”“小手拉大手”及校园主题活动宣传安全生产的意义、目标等,使广大师生主动树立安全意识。充分发挥‘村村响’、‘户户通’、手机短信、彩铃等阵地作用,用好党员‘屋场恳谈会+’、‘敲门行动’等方式,充分发挥“衡阳群众”志愿者、流动宣传小分队、宣传车的积极作用。
打好疫情防控宣传“定位战”
摸排清查是防疫最重要的环节,常宁市针对不同人群制订了个性化宣传方案,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以辖区村民小组、农贸市场、企业、个体户、酒店等为重点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引导群众及时了解疫情防控要求,营造群防群控的社会氛围。对外出务工人员家庭、境外和省外就读高校学生家庭等进行精准排查,掌握家庭成员的行程计划、思想动态及接触人员的情况,建立台账,对外出务工人员家庭和省外就读高校学生家庭加强思想沟通,清明节即将来临,市工商联向各商会发出倡议网上祭祖。
打好疫情防控宣传“运动战”
对近期所有外地返乡人员特别是中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以及其密切接触者,常宁市采用“入户宣传、上门服务、微信通知、电话联系、短信告知”等方式,全面筛查到位,登记造册,切实摸清返乡时间、行动轨迹、接触范围。盯牢重点场所,既要“守住门”,又要“看住人”;在商场、广场、超市、景区、文化娱乐等人流密集场所配置疫情防控流动监督员;在养老机构、民政机构、监所、卫生院、诊所、药店等重点场所盯死看牢,加强对农村的防控指导,劝导农民尽量减少外出、串门、聚餐、扎堆,提倡喜事缓办、丧事简办。
据悉,面对当前疫情防控严峻形势,常宁用心用情用力持续、精准、有效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新闻宣传、网上宣传和社会宣传,全媒体、全方位、全时段地进行布局,打通了防控宣传“最后一公里”,全面地提升了群众疫情防控意识,形成了同心同向、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李志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