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常宁市贯彻落实基层党组织底线守护机制,积极探索创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发动广大基层党员群众,建强基层队伍,夯实一线力量,以屋场工作法为载体,以农村湾场为单元,创新推行屋场行动服务组,聚焦疫情防控、反电诈、禁毒和森林防火等底线工作,坚决守护基层底线,真正做到底线守护在屋场,服务群众在一线。
建好一支队伍,把湾场党员群众组织起来。针对个别领域基层底线频频失守等问题,常宁充分调动基层党员和村民代表力量,建好建强基层队伍,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一是搭平台、建队伍。在村(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建立屋场行动服务组,服务组下设若干屋场行动服务小组,以屋场为单元,由服务组成员兼任屋场行动服务小组组长。坚持服务小组由屋场推荐产生、服务于本屋场,一般由5-7人组成。每个服务组由若干党员、村民代表组成。服务组与屋场党小组实行阵地共享,服务共担。全市已组建屋场行动服务组410个、2546人,屋场行动服务小组1258个、6343人,召开屋场恳谈会3560场,开展志愿服务6万余次。二是抓培训、强本领。结合安全生产、森林防火、防中毒窒息、学生防溺水、反电诈、禁毒、防性侵等工作内容,统一编制《常宁市2022年屋场行动服务政策解读手册》。市级不定期组织抽查调训,乡镇(街道)每月定期组织一次集中示范培训,村(社区)每月定期组织一次集中培训,不断提高服务组成员工作能力和履职水平。三是强保障、树标杆。按照“有标识、有台账、有行动、有宣传、有培训”“五有”要求,高标准打造屋场行动服务组队伍。乡镇财政安排相关工作经费,统一配备旗帜、袖章、小喇叭等,为屋场行动服务组提供必需的物质保障,支持其开展工作。市委组织部每年组织评选20个优秀屋场行动服务组,50名优秀屋场服行动服务员,定期组织开展评估工作,对成绩突出、成效显著的,适当表彰激励,对工作不力、不能胜任工作的队员,及时调换增补。在疫情防控、森林防火等底线工作中涌现了魏慈成、郑启佑、周泽祠等一批表现突出的屋场行动服务员,树立了良好榜样,有效地带动了服务组更好履职尽责。
打造一个阵地,把湾场治理水平提升起来。常宁以屋场为单元,在各个湾场设立屋场行动服务小组,每个服务小组设立屋场流动岗哨,真正把屋场作为服务群众的主阵地,守护底线的小单元。一是打造服务群众主阵地。建立屋场服务站,以行动服务组成员住家地为辐射点,24小时全天候受理群众办事咨询。不定期组织屋场志愿服务、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今年遭受大旱期间,各偏远乡镇屋场行动服务组及时联系运水车,为1000余户饮水困难家庭送水上门,动员4800余党员群众参与森林防火巡山护林行动。二是畅通民情民意主渠道。发挥屋场行动服务组作为基层信息“探头”、一线“触角”作用,及时掌握了解群众的一些急难愁盼的问题,及时解决好群众的“身边事”,在完善基础设施、解决就医就学等问题上发挥了“主渠道”作用。今年屋场行动服务组募集捐资助学基金600余万,资助奖励大学新生500余人。三是成为屋场活动主心骨。发挥屋场行动服务组中村民代表的代表性和公信力,以村民代表为“主心骨”,推动部分村级事务下沉到屋场,助推高标准示范屋场建设。如以屋场为单元,开展“大评小奖”活动,极大的带动了群众参与到城乡治理标准化工作中来。
探索一种模式,把湾场底线安全守护起来。聚焦基层党组织底线工作,划定底线守护责任区、推动党员人人履责、动员教育群众参与、建立有效工作机制,切实做到底线守护在屋场。一是定向摸排。以“屋场党建+五个到户”为抓手,以“整建提质宣教周活动”、“党员先行、全民反诈主题活动”和“反电诈三大攻坚行动”为活动载体,组织屋场行动服务组深入湾场敲门入户,协同亲邻好友拨打视频电话达7365人次,发放反诈禁毒宣传册80000余份,推广“国家反诈中心”APP 下载注册13万余人,真正做到了村村清、户户清、重点清。二是定岗领责。探索开展党支部下单、屋场行动服务组接单的工作模式,由村(社区)党组织结合实际确定工作重点,行动服务组分别认领任务,带领组员上门开展相关工作。坚持人岗相适,确定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底线工作志愿服务岗。全面推行屋场行动服务组联组包户,划定责任区,让服务组的每一个党员和村民代表有岗有责,尽最大能力履职尽责。三是定期会商。建立常态化巡查巡防工作机制,组建巡逻队开展巡防巡查活动。屋场行动服务组每周至少走一遍所包的湾组,每月至少走一遍所联系的村民户,重点了解是否存在相关异常情形,人员流动情况等等。每周由村(社区)党组织主持召开一次碰头会会,收集汇总走访情况,梳理形成“民情台账”和“风险隐患清单”。今年,已解决实际问题2101件,协助公安抓获涉诈涉毒重点人员148人。 (周雪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