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间,我县不断推进全域旅游工作,文旅企业发展得到稳步提升,文化艺术工作繁荣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在我县开云镇滨江路的康王庙旧址,城北小学的学生们精神饱满、歌声嘹亮,以一首《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向先烈致敬。康王庙曾是中共衡山县地方委员会办公场所。1927年1月,毛泽东来衡山考察农运时,曾在这里居住和召开座谈会,听取中共衡山地方执委党组织、农运等工作情况,随后写出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段时间内,康王庙成为全县党组织的领导中心、农运工作的指挥中心,为衡山的革命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沧海桑田,岁月如歌。这段历史铸就的红色基因已深深融入衡山群众的血脉中。这些年,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详细了解革命历史,重温入党誓词,感受革命先烈不怕牺牲、献身革命的伟大精神。
拥有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衡山县,积极推动红色资源与文化旅游、乡村生态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建设了一批红色旅游项目,打造了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红色景区、毛泽建烈士陵园、唐群英故居等红色旅游景点。
“我们将以点上抓景区、线上抓景点、面上抓景色、空间抓布局、整体抓协调的这个思路,打造红色革命主题教育基地,大力推介我县精品的文化旅游线路、网红打卡点。”衡山县文旅广体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唐向东说。
近年来,衡山县每年设立1500万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大力实施旅游提升工程,全力融入“大南岳衡山旅游经济圈”。西游洞天、虎山福地、紫盖峰、萱洲古镇和琪园、仙逸人间等一大批重点旅游项目落户衡山并加快实施,相继创建了一批自身的旅游项目和品牌,全县共有各类重点文化旅游资源70余处,并成功创建了花果山景区、唐群英故居等4个A级景区,衡山皮影、岳北山歌、花鼓灯、席草龙等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项目成为衡山旅游的独特名片。同时,各乡镇结合自身特点,发展旅游产业,以特色旅游增加游客的获得感,以乡村旅游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创建了独有的文化品牌。丰富多彩的旅游节会活动也成为积极推介衡山乡村旅游资源的媒介,展现衡山独特魅力。(赵诗、文雅婷、蒋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