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2年,面对疫情多点散发、历史罕见高温、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诸多挑战,雁峰区坚决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社会平稳向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雁峰打下了坚实基础。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1月5日召开的中共雁峰区委五届三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3年,全区将紧扣经济要“稳”,产业要“兴”,项目要“快”,招商要“准”,指标要“红”,底线要“守”“六字要诀”,争当加快推进衡阳中心化进程的“领头雁”,勇做不负新时代的奋斗者、攀登者,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雁峰。
回眸2022,“五大亮点”给力“雁峰号”破浪前行
2022年是极不平凡、极具挑战、极有历史意义的一年,面对“不进则退”的转型升级大潮,“雁峰号”在变局中破浪前行,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区经济形势总体稳中有进、稳中提质。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过去一年,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雁峰区战胜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每一步都很充实,呈现出五大亮点:
【亮点一】
高质量经济发展见实效
▲雁峰区大数据产业园三创基地项目开工。
这一年,雁峰区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通过打造省级产业集群,实施创新驱动,优化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特变电工荣获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被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点赞为“国之重器”,金杯电缆获评全国电器工业标准化示范企业,完成恒飞电缆322亩供地;
输变电走进中国进博会,被明确为省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古汉中药、国创电力获评省“上云上平台”标杆企业,南岳生物等3家企业获评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车间),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荣获省真抓实干激励表彰;
连续三年重奖创新企业、平台和人才;新引进博士17人,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3家。
【亮点二】
高品质幸福生活有保障
▲雁峰区居民陆续入住奇峰苑公租房开启新的幸福生活。
这一年,雁峰区的惠民利民举措“一个都不少”,乡村振兴、老旧小区改造、社区教育等“关键词”件件都落实,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通过做强康洁、富强等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奇狼电商、雁农鲜生等电商企业,做精白沙苑、文昌宫等集体经济,全区农民年收入人均增长1.5万元;
先后完成特变花园小区、丁家牌楼社区等7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群众5747户;深入推进文明创建,上榜省级以上文明单位9家,数量居全市第一;
全年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3.56%;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排名中部地区第一;区域社区教育获评国家级优秀案例;在全市率先实行团购商品房化解安置遗留问题……
【亮点三】
高效能社会治理显水平
这一年,雁峰区坚持发展和安全一起抓,双管齐下,防范重大金融风险,做好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让安全为发展保驾护航——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打赢疫情防控保卫战,雁峰高速路口健康服务站获评全市落实“边点制”标兵站;
“利剑护蕾”工作得到省公安厅高度肯定,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信访“百日攻坚”化解积案等工作获评全市先进;
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精准治理、分层治理,创新“社区警务室、司法调解室、物业办公室”三室联动工作模式与“社区和事佬”调解机制,法治物业小区创建工作在全市推介。
【亮点四】
全过程人民民主聚人心
▲白沙洲街道白竹皂社区试点治理标准化,老旧小区大升值。
这一年,雁峰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最大限度凝聚团结奋斗的强大正能量——
积极推进“码上找代表”网络平台建设,授牌10个全过程人民民主星级基地;政协经济界别、教育界别委员工作室被评为省示范性委员工作室;
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司法行政工作获评全省先进;打造3个市级“法治物业”示范社区,幸福社区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率先成立区佛教协会、区社会阶层人士实践创新基地,东湖村获评省级同心美丽乡村……
【亮点五】
推进新时代党建启新程
这一年,雁峰区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加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和管理,积极构建“一端一网两微三频四号”全媒体矩阵,打造全省首个5G智慧云广播进社区试点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出湖南好人、湖湘好网民等6人;
选派106名干部人才下沉一线,在重点工作中提拔使用12人,交流6名干部职工,为23名干部澄清正名;
创建27个清廉单元培树点,打造2条红廉文旅精品线路,廉洁文化建设获中国纪检监察报等央媒关注;出台《雁峰区岗位廉政风险标星监督实施办法(试行)》,标星监督做法在全省推介。
展望2023,“六字要诀”护航“领头雁”展翅高飞
虽在上一波的惊涛骇浪中抢得先机,但领先之道能否一劳永逸?“雁峰号”能否行稳致远?
中共雁峰区委五届三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23年雁峰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6%,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速同步。
会议强调,做好2023年经济工作,要紧扣经济要“稳”,产业要“兴”,项目要“快”,招商要“准”,指标要“红”,底线要“守”“六字要诀”,重点抓好六大重点任务,奋力争当加快推进衡阳中心化进程的“领头雁”。
【任务一】聚焦竞争力,力促原地倍增
【目标】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核心区
▲特变电工衡变公司批量出口莫桑比克、尼日利亚、乌拉圭、哈萨克斯坦输变电装备发运仪式举行。
坚持把发展制造业作为立区之本,加快建成输变电工业小镇,支持特变电工突破百亿大关,加快建设恒飞电缆智能化产业园、金杯电工环保电线智能化项目。
加快推动南岳电控、舜达精工、鸿拓精密等汽车及零配件,启迪古汉、鑫山机械等生物制药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推动湖南移动衡阳分公司、中国电信“天翼云”算力中心尽快入驻,促进大数据产业园早日投产,推进湘江南路666号金融中心建设。
【任务二】聚焦驱动力,力促科技创新
【目标】高质通过首批省级创新型区验收
聚焦输变电、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鼓励衡变、启迪古汉等一批企业“揭榜挂帅”,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在衡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科技人才开展技术转让、技术许可、成果转化及技术市场服务等科技创新活动;
持续开展“万雁入衡”和“博士服务团”行动,打通人才引进“最后一公里”,提升雁峰对人才的吸引力、集聚力、保障力。
【任务三】聚焦内需力,力促市场活跃
【目标】积极创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2023年,雁峰区将大力发展夜经济、直播经济、周末经济、节庆经济,丰富消费新业。图为夜幕下的雁峰区。■周围摄
做旺大洋百货、金钟时代城等商业支点,打造中山南路、首峰文化古街等“小巷商圈”,发展夜经济、直播经济、周末经济、节庆经济,丰富消费新业态、新场景;
加强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推动26个省市重点项目早日建成投产达效;发挥政府投资引导作用,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带动全社会投资;
办好首届区级旅发大会,开放衡阳红色故事体验馆、船山古道,推动“红色山林”创建国家3A级景区,升级改造市府路美食文化街区,建设东湖沉浸体验式文旅产业基地,大力发展城市周边游,促进旅游产品的创新升级。
【任务四】聚焦软实力,力促城乡融合
【目标】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区和省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区
争创省级“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行动先进;全面提速6个棚改、10个旧改项目和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建设,开展拆迁安置遗留问题三年攻坚行动,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
▲市民在雁峰区山林村“秀美山林欢乐谷”游玩。
深入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以“一村一品”主导产业融合,统筹做足做活山水林田文章,打造宜居宜游宜业“后花园”;
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生态环境、耕地保护、森林防灭火等安全底线,大力推进湘江防洪闭合圈、幸福河雨污水直排标准化建设。
【任务五】聚焦幸福力,力促民生改善
【目标】积极创建区域教育中心示范区和医养康养先行区
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双减”要求,加快八中教育小镇项目落地,扩建成章中学,扩容市职业中专;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统筹医疗资源调配,优化药品供应保障;推进市中心医院奇峰院区搬迁,加快古汉康养体验基地建设;
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统筹抓好大病保险、城乡低保等社会保障;全面办好省市区重点民生实事,常态化开展“五心工程”。
【任务六】聚焦治理力,力促大局稳定
【目标】积极创建全过程人民民主示范区和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区
▲“首峰夜话”·话禁毒与反诈走进雨花亭社区。
全面落实“五全一常态”机制,抓好高层建筑、消防和人员密集场所等15个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工作站(室)、政协委员工作室平台,积极创建全过程人民民主示范区;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坚决挤压涉毒、电诈、性侵未成年人、非法集资等领域违法犯罪活动空间,积极推广“首峰夜话”“五色花”等基层治理模式,奋力创建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区。
短评
蓝图已绘就,关键在落实
为政之道,忧无策,更忧有良策而不落实。
随着中共雁峰区委五届三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该区今年的工作思路、目标、部署、任务已经确定。如何争当加快推进衡阳中心化进程的“领头雁”,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雁峰?关键在于抓落实。
首先,要创新思维抓落实。当前,区域竞争日益激烈,困难前所未有,机遇也前所未有,必须树立“破旧立新、包容有为”的新思维,践行“聚合优势、创新升级”的新理念,顺应“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新形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其次,要盯紧目标抓落实。围绕经济要“稳”,产业要“兴”,项目要“快”,招商要“准”,指标要“红”,底线要“守”“六字要诀”,在原地倍增、科技创新、活跃市场、城乡融合、改善民生、稳定大局等方面迈出新步伐,以“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劲头,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最后,要提升能力抓落实。当前,站在新的起点,干部能力建设是决定未来建设与发展的关键。要以政治建设为魂,坚持“抓全局”,强化领导力、引领力;以组织建设为要,坚持“抓基层”,提升凝聚力、战斗力;以纪律建设为纲,坚持“抓作风”,增强廉洁力、执行力,确保各项部署落地生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