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了一批实用型人才,同时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抓手,激励中医药人才向基层流动,推动全县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2月22日上午,县中医医院副院长、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杨三红一大早前往东湖镇中心卫生院坐诊,这也是他这个月第三次来到了这里。
得知县城的中医内科专家来到了“家门口”,当地村民们早早来到了卫生院排队就诊。
除了前来看病的村民,诊室内还有观摩学习的院内医生。杨三红一边为患者把脉,一边向卫生院的医生们讲解。
2017年,县中医医院分别与7家乡镇卫生院组成医共体,帮扶这7家卫生院的中医馆工作。一位位专家往返于城乡之间,成为医共体改革红利的“输送者”。他们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等方式,充分实现中医人才“传帮带”。每个月的专家门诊,也成为了乡镇卫生院医生们的课堂。
让专家团队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家诊疗服务,这得益于我县推行的“医共体”模式。
近年来,我县针对基层医疗人才短缺难题,探索临床医师“县管乡用”配置新模式,分别从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等县级医院选派业务骨干,前往全县12个乡镇的基层卫生院进行对口帮扶,积极发挥城乡医疗机构之间合作、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运用县级骨干医生的专业特长,帮助基层卫生院提升管理和服务能力。
如今,越来越多的专家进入基层卫生院,全县12个乡镇卫生院中医馆设置率达到100%,并且均能提供针灸、推拿、拔罐等理疗,让群众不出镇就能享受到多种形式的中医药服务。(赵诗、文雅婷、刘岳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