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开学季。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维护未成年人权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责。2022年以来,衡阳县人民检察院以打造“手拉手”未检品牌为引领,深入开展“利剑护蕾”专项行动,大胆探索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践行“1+5>6=实”全面综合司法保护理念,努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司法保障。
一堂法治课后
她们勇敢站出来指证“大灰狼”
▲衡阳县人民检察院通过法治课堂,引导提醒学生们加强自我保护。唐浩然摄
一次“法治进校园”宣讲,牵出一起侵害未成年人案件。2022年6月30日,衡阳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谭洋文率队前往某中学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在互动环节,有学生向讲课的干警反映,她们遇到了刚才普法课上所讲述的性侵情形。
对此,衡阳县人民检察院高度重视,要求学校履行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第一时间将了解的相关线索移交公安机关。经前期摸排调查,当年7月2日,该院向衡阳县公安局进行立案监督,并依法提前介入该案。
经审理查明,犯罪嫌疑人杨某在2017年6月至2021年下半年,先后7次在自己经营的文体百货店内,通过诱骗、强迫等方式将6名未成年被害人带进商铺内间,强行脱去被害人衣物进行抚摸。检察机关认为,杨某的行为涉嫌猥亵儿童罪,遂向法院提起公诉。最终,法院以猥亵儿童罪判处被告人杨某有期徒刑十年,禁止其从事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工作。
必须把“大灰狼”挡在校门之外!为限制有相关违法犯罪记录的人员担任学校教职员工或从事校外培训工作,有效遏制和预防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发生,该院联合公安、教育等职能部门召开“密接未成年人行业从业人员查询”推进会,建立制度管理、专项整治、互动交流机制,明确查询对象、内容、时间和实施步骤等具体要求。2022年以来,已完成教育系统入职查询10494人次,5名有前科劣迹者被挡在校门之外。目前,民办教育教职员工2643人正在查询中。
为强化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该院常态化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2022年以来,共选派5名检察官担任8所乡村学校法治副校长,利用学校放假、毕业前夕等关键节点,围绕预防校园性侵害、打击校园暴力、防溺水等主题,集中开展法治宣讲活动16场,为3000余名师生及家长进行普法宣传,将法治“种子”播撒进孩子们的心田。
一个也不能少
让大数据即时发现“隐性辍学”
▲在湖南省检察机关2023年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中,衡阳县人民检察院“未检‘控辍保学’全流程监督模型”斩获三等奖。
“检察官姐姐,我去学校报到了,请您放心,我一定会安心学习……”9月2日,小云(化名)向衡阳县人民检察院未检专干发来信息。该生是该院开展“控辍保学”检察监督,帮助重返校园的3名学生之一。而该线索的发现得益于“未检‘控辍保学’全流程监督模型”开展的大数据分析。
衡阳县人民检察院在办理一起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发现,该案10名被害人中有2人的年龄在15周岁以下,本应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生,可实际上她们已经辍学1年以上。检察官梳理被害人在案发前的共同经历,发现她们曾因多次违反校规,与社会闲杂人员交往密切,而被学校列为不良少年,与老师、同学渐行渐远后处于实质辍学状态。通过进一步调查获悉,她们的学籍情况与实际情况不符,属于在册不在校学生,即“隐性辍学”学生。而这类失去学校管教的孩子,极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或遭受不法侵害。
如何破解“隐性辍学”发现难,保障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权利?该院依托数字建模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失辍学未成年人开展精准画像,通过调取公安、法院、民政、残联等单位数据信息2万余条,提炼出15周岁以下、事实孤儿、行政违法、未成年被害人等特征要素。再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违法犯罪情况四个维度进行数据碰撞,赋分计算,模型自动生成可能辍学失学未成年人名单。然后结合人工分析研判、调查走访核实,筛选出辍学失学高风险人员。目前依托该平台,初步锁定辍学高风险未成年人102人,经县妇联、县教育局初步排查核实,确定17名未成年人存在“隐性辍学”情况。
针对“隐性辍学”问题,该院向县教育局制发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督促其开展专项学籍管理工作,积极劝返辍学学生。小云正是被劝返的学生之一。
6月30日,该院联合9部门出台《关于推进控辍保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义务教育适龄未成年人信息共享、帮扶干预、督查追查、联席会议等工作机制,进一步丰富数据来源、完善支持体系,让监督更加及时、更为广泛、更有刚性。
一次司法救助
不是“给钱了事”而是修复心灵
▲今年6月2日,衡阳县人民检察院干警前往关市中学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
性侵犯罪发生后,会影响未成年被害人心理健康,部分家庭甚至因此陷入困境。在司法救助工作中,多一步扶持,就能帮受害家庭更快摆脱窘境;多一份陪伴与支持,就能让他们更好走出生活阴影。
今年6月,衡阳县人民检察院在办理一起强奸案时发现,被害人小寒(化名)的身体和精神遭受严重打击。该院在帮助被害人申请司法救助时发现,案发后,嫌疑人畏罪自杀身亡,两家人由此结下恩怨。嫌疑人女儿罗某多次上门滋事,辱骂被害人及其家属,给被害人精神带来巨大困扰,在当地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司法救助不仅仅是‘给钱了事’这么简单,更应该全方位对涉案困难家庭予以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必要时应大胆为弱势一方撑腰。”该院检察长谭洋文表示。7月19日,她率队前往案发乡镇开展针对性调研,向相关人员交办了矛盾线索,督促镇、村干部及时采取保护措施,避免被害人家庭遭受二次伤害。
据了解,经镇、村两级及时介入,被害人小寒一家的生活正逐步回归正轨。同时,司法救助金已发放到位,被害人家的燃眉之急得到一定缓解。“我们对被救助的困难未成年人将开展跟踪回访,持续关注其生活、精神状况,构建起经济救助、心理疏导、特殊帮扶相结合的立体救助模式,确保救助效果长期化、最大化。”谭洋文说。
据了解,2022年以来,该院共为12名未成年人申领司法救助金15.5万元,为2名被害人成功转学提供帮助,通过支持起诉变更1名被害人监护权,让儿童在持续关爱中修复心灵创伤,重拾成长信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