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致伟委员(中共雁峰区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代表政协雁峰区委员会发言
制造业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是衡阳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输变电装备是衡阳的主导产业,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资源要素不断集聚、政策措施持续倾斜、行业预期显著增强,唱响了“世界输变电看中国、湖南输变电看衡阳”的时代强音。同时,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存在链条延伸不广、创新能力不足、要素整合不够等问题。对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锚定产业现代化,聚焦补链延链强链,奋力打造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成就了长沙,轨道交通产业集群让世界认识了株洲,建设输变电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将让衡阳走向世界。一是面向未来布局。高标准编制产业空间规划,构建“研发制造、运维服务、设备供应、技术升级”为一体的全周期全链条产业生态。以雁峰为核心区,其他县市区为配套区,分类布局企业总部、研发制造、营销物流及工业文旅等业态,打造功能定位清晰、发展导向明确、产业优势互补的“输变电之城”。二是聚焦短板招商。衡阳输变电产品集中在电线电缆、电抗器、变压器,配套原材料、辅料、零部件等供应链企业缺失,导致成本优势不足,竞争能力不强。要精准招商,既锚定“高精尖”,也紧盯“短缺少”,补齐精铜杆、绝缘材料、储能成套装备等产业短板。三是持续原地倍增。目前,全市输变电企业共59家,龙头不多、梯度不够、支撑不强。建议对产值突破10亿元且增速超过20%的企业、单个新增技术改造超过500万元的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加快建设恒飞智能、金杯电工等产业园项目,形成协同高效的“产业矩阵”。
二、锚定智造高端化,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促进输变电装备产业升级。衡阳输变电高新技术产值占比不高,创新平台、高层次人才缺乏。一是构建一流体系。建立“部门+院校+科研机构+企业”的产业创新联盟,推动成立湖南输变电装备产业技术协会,依托上海电缆研究所、上海交大、南华大学等高校院所,常态化开展“招才引智”“揭榜挂帅”,组建创新研发联合体,完善成果转化和应用机制,力促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3%以上。二是打造一流平台。衡阳输变电产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仅1家。要支持企业加快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建设国家输变电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南华大学国家输变电现代产业学院,以形成“源头创新—技术革新—成果转化—企业提质”全链条创新。三是研发一流产品。衡阳输变电有“定价权”的拳头产品不多,要支持衡阳企业参与行业技术标准制定,提升行业话语权。要深入实施十大技术攻关行动,支持特变“深海风电输变电核心技术”攻关,支持金杯、恒飞等企业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特种电缆技术突破。
三、锚定新型工业化,聚焦产业基础配套完善,全力推动输变电装备产城融合。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即便再漂亮,也只是“空城”;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也只能“空转”。一是加快设施完善。衡阳输变电企业及周边设施老旧,要按照适度超前、综合配套、集约利用的原则,通过“城市更新+工旅融合”,提质“水电气路网”等设施,统筹“科教文卫商”等配套,加快构建便捷“生活圈”、完善“服务圈”和繁荣“商业圈”。二是加强政策支撑。项目引进、人才引育、土地供给、金融服务等政策协同发力是重要保障。以用地为例,城区工业项目供地非常紧缺,“深挖存量”是有效途径,建议对长期闲置、占而不用、与主导产业不匹配的企业、土地和厂房,研究出台政策,采取无偿收回、限期建设、协议收购、合作开发等模式进行整改利用。三是加大服务供给。发挥衡阳工业强市、教育大市、智慧城市的优势,谋篇打造输变电装备货物港口集散中心、科教研发中心和大数据中心等,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要以真抓实干打造“不叫不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的一流营商环境,为衡阳打造输变电装备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赋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