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动态信息  > 县市区动态 
[衡南县] 衡南人大:党员承诺践诺,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4-01-17 09:19      来源:掌上衡阳     浏览量:
字体: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首要内容,更是乡村产业兴旺的物质基础,关系到群众生产生活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发展。近年来,衡南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党支部立足工作实际,积极承诺践诺,着力解决群众最为关心的急事、难事和烦心事,掀起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热潮。

▲集堰坝桥一体的新桥

旧堰何以焕新貌干群共画“同心圆”

在宝盖镇黄田村,一座新建的长70米、宽3米的拦水堰坝横跨河道两岸,潺潺流水顺着闸口飞泄,新修的灌渠绵延至田间,滋养着大地。村民廖运均指着堰坝告诉记者,“以前这里靠几块预制板拼接着通行,三轮车、摩托车、自行车,不知道有多少掉到河里。一涨水就把拦水堰冲了,我们只好挑泥巴填在柴垛上,拦截河水来灌溉。”

▲预制板搭起的老“桥”

之前,当地群众曾两次在此修筑拦水堰坝。由于缺乏资金,堰坝承重结构简陋、工艺简单,两次被大洪水冲垮,给两岸居民带来诸多不便。

县人大常委会机关支部党员谢文建下乡发现情况后,结合工作实际,作出了“桩桩有人管、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的承诺践诺,邀请相关部门实地勘察,现场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督促施工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标准化拦水堰坝修建,做到不让农田受灾,不让农民减收。

考虑到野力堰承担着周边村组出行、防汛和1000多亩稻田的灌溉,县农业农村局将该项目纳入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中,筹资项目资金80多万元,完成了拦水堰坝重建,新建引水闸口,增设、硬化水道沟渠,均衡水资源分布,极大提升了灌溉效率。黄田村党总支书记邓小莲高兴地说:“现在这里是水清、岸绿、景美,成网红打卡点了。”

齐心合力天堑变通途幸福桥上村民喜开颜

“搭帮高标准农田建设,把这个堰、渠和桥全部修好,以后我们种田、挑谷、做事都方便了,这个桥修得好,我们老百姓高兴,感谢党!”在宝盖镇幸福村,昔日的“隐患桥”变成今朝的“幸福桥”,村民们纷纷踏上新桥梁,感受着这座盼望已久的大桥,更有群众自发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村民廖广军笑容满面地说,“这座桥连接黄田、幸福、光华三个村,是周边村民生产生活的必经通道。久经风雨,老桥已经垮塌了,连耕地的牛都不能过,对岸的稻田靠农民用锄头挖,农机去要转上十几公里,师傅都不愿来,农民一天根本都做不了多少事。”

▲过去连农机都无法过去的老桥

群众有期盼、人大有回应、党员有承诺。县人大常委会机关支部发挥新形势下对农业与农村工作的监督职能,向相关职能部门提出将幸福村的“隐患桥”拆除重建列入民生实事项目的建议。廖广军称赞说,“他们坚持农民拥不拥护、赞不赞同、满不满意的原则,用最大的努力把桥修好,受益的群众有6个村民小组,上千人,现在收稻子、耕田都可以实现机械化。”

通过公开招标,新桥于2023年上半年开工建设,当年年底竣工。这座集通行、通车、通水的新桥不但解决了村民出行不便的难题,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打通了地域阻碍,更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村民纷纷表示,“我们要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大桥方便了两岸上千村民

衡南县人大常委会机关党支部将党员承诺践诺作为党员干部办实事建新功的抓手,34名党员干部坚持“立足群众所需,结合自身所长,坚持落地可行”的原则,亮身份、做实事,将个人承诺汇聚成基层治理“大能量”。目前,该支部共收集乡村振兴、服务群众、爱心助学等方面的承诺践诺服务事项40余件,已经完成36件,以实际行动彰显新时代人大党员的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