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水利厅与湖南省河长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公示了2023年度湖南省“优秀河长湖长”“幸福河湖”“最美河湖卫士”评选结果。舂陵水常宁段榜上有名,荣获2023年度湖南省“幸福河湖”。
舂陵水又名菱源河,源出蓝山县人形岭,流经嘉禾、新田、桂阳、耒阳、常宁等县市,于常宁水口山镇菱河口注入湘江,全长302公里,流域面积6623平方公里。而在常宁人的印象中,舂陵河就是常宁与耒阳的界河,流过白沙、荫田、烟洲,最后注入湘江。
追溯舂陵水的历史,有文字可考者,还得从汉代的桂阳郡说起(此时常宁地属桂阳郡)。《汉·地理志》记载:“桂阳郡,高帝置。莽曰南平,属荆州。有金官。县十一……南平,耒阳,舂山舂水所出……”这应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舂陵水的记载。
舂陵河如一条绿色玉带蜿蜒曲折,贯穿常宁南北,早在秦汉时期,就被开发利用。秦时,始皇帝派兵五十万兵将戍五岭,主要依赖水域的古老船筏,被利用的水流自然包括当时较大的舂陵水了。东汉延熹年间,周憬任衡阳太守,为破解舂陵水道滩多险要,令县吏、将士、壮夫、百姓等开凿镌石,排颓盘石,铲高填低,凿截回曲,弼水之邪性,顺导其经脉,航道乃得改善。据史载,舂陵下衡湘之十八滩,为当时开凿。舂陵水的开通,沿河两岸慢慢形成了一个个船运码头,使原本荒凉的僻壤,逐渐有了一处处小小的闹市,白沙、荫田、烟洲、水口山古码头商贾云集,为衡阳重要的水运码头,才有了如今的白沙镇、荫田镇、烟洲镇和水口山镇。
史籍记载,由长江发舟入洞庭,沿湘江再上溯舂陵江,可直抵古南平。至汉代,南海、桂林、零陵各郡的贡品、商品北运,长江流域的丝绸和土产品南输,皆通过舂陵水船运。隋唐时期,舂陵水已经成为南方水陆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宋至明清诸代,湖广之间的商务茂盛,舂陵水的交通运输更加频繁。鸦片战争以后,湖广等地的土特产品、海货、粤盐,均由舂陵水运转。历史把舂陵河畔变成肥沃富饶的鱼米之乡,舂陵河无疑给了两岸人们无限福祉。(钱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