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动态信息  > 县市区动态 
[蒸湘区] 蒸湘: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发布时间:2025-10-23 09:45      来源:新湖南     浏览量:
字体:

蒸湘区把就业当作民生头等大事来抓,打好稳就业的组合拳,帮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2024年以来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12个社区获评省级充分就业社区。

以优化服务稳定就业。加强基层服务平台建设,多形式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活动,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零工驿站把岗位送到楼下。在加强就业服务站建设的基础上,创新“1+5”零工服务新模式,建1个区级人力资源(零工)市场、5个零工驿站,组建就业红娘服务队,构建起覆盖全域的灵活就业服务网络,群众下楼就能问政策、找工作,让群众从奔波找活变为驿站选活,运行以来服务企业672家,发布岗位4146个,促成就业1735人。人才夜市让招聘融入生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就业服务的新路径,聚焦人员集中居住区、人流密集区等区域,组织各类特色招聘活动。依托万达广场、弘阳广场等夜经济聚集区举办集夜聘+夜游+夜集于一体的人才夜市,将就业服务融入夜间生活场景,目前已举办专场招聘会31场,提供就业岗位49402个,达成意向人数6737人,让群众吃着烧烤择好业,解锁夜间招聘新模式。数字赋能使信息直达指尖深入推进码上就业平台运用服务,进一步扩大注册量和覆盖面。建立局长直播带岗”“AI直播探岗等即时快招平台,打破时空限制,利用大数据的智能匹配功能,向用户精准推介用工信息,发布各项惠企惠民政策、招聘信息55期,举办专场活动13场,参加企业476家,精准匹配就业762人次,实现供需两端的高效对接。

以提升技能促进就业。聚焦就业领域供需不匹配的矛盾,从破解有活没人干入手,抓好技能培训,解决有人没活干的问题。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深入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紧盯绿色消费、夜间经济、直播电商、赛事文旅等消费热点,围绕养老、医疗、托育等服务需求,开设电商带货、健康管理、家政服务等热门实用、就业前景好的职业技能课程,培训3485人次,就业率高达85%开展企业定向合作。加强与行业协会、企业之间的沟通合作,推行订单式”“定岗式培训模式,签订培训协议,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开展定制化培训,培训后直接输送到企业就业。与先进钢铁材料产业链企业合作,针对紧缺技能人才,联合衡阳技师学院推出订单式技能提升培训服务,培训车工、钳工、叉车工等247人,培训结业即上岗,实现培训与就业的无缝对接。加强培训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培训质量监管机制,对培训机构的教学管理、师资力量、培训效果等进行全过程监督检查。定期对培训学员进行回访,了解培训满意度和就业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品牌建设,结合市场需要和本土特色,打造了蒸湘AI训练师”“蒸湘织女等劳务品牌,有效提升人力资源服务的竞争力和美誉度。

以支持创业带动就业优化创业环境,用心用情做好创业服务工作。做好项目孵化。积极整合校地资源,打造南华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蒸湘万达创业园等8家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者们提供了办公场地、创业指导、资源对接和政策扶持等全方位的服务,目前在孵实体300余家,带动就业人数超2000人。搭建乡村合伙人募才共创平台,开展57乡村合伙人交流分享会,落地返乡创业项目28个,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破解发展难题。打造创业者互助社群平台,定期举办聚智蒸湘 创享未来创业沙龙等活动,促进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出台《蒸湘区返乡创业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选派科技特派员和专家指导创业工作,做到技术与服务双重保障。健全完善政银企对接会等制度,依托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2334户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发放创业贷”“提振贷39.74亿元。落实惠企政策。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简化政策办理流程。推行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服务模式,将就业补贴、创业扶持等多项业务纳入线上办理平台,实现群众和企业最多跑一次甚至零跑腿严格落实三联三促”“两重”“两新”“一企一策等工作机制,组织区级领导常态化开展走访调研,主动上门送资源、送服务、送政策,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作者系蒸湘区委书记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