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许达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学生因学业压力、家庭矛盾、社交障碍等引发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增多。当下,中小学校普遍存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不足、部分家长和教师存在"重成绩、轻心理"倾向、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校内外联动干预机制缺失、危机事件预防能力较弱等问题。建议:衡阳市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和硬件设施,积极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转化运用情况:一是提升学生心理调节能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日常活动,引导学生掌握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等技巧,增强心理韧性和自我调节能力。比如,衡阳在全市推行中小学"班班有歌声"活动,遴选300余首旋律优美、积极上进的音乐歌曲,让学生在音乐中舒缓心情,释放压力。二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采取"引进一批、转岗一批、培训一批"等方式,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衡阳深化与湖南师范大学等高校的"校地合作",今年上学期进阶培训达到40课时,班主任必修培训完成20课时以上。积极开展案例研讨、心理督导,引导心理教师将问题转化为课题,促进心理咨询教师成长成才。三是提升医校联动能力。衡阳与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深度合作,推进"医校联动",开通"绿色通道",让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能够及时得到矫治。四是提升"心育"辐射影响力。持续深化巩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八个一"模式,衡阳深入推进以"留爱在校、送爱到家、唤爱回家,家园护蕾、志愿护学、法纪护航"为主的关爱在校留守儿童"三爱三护"行动,此经验已被《湖南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条例》吸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