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312312345/2013-03044 统一登记号 文号 衡政办电〔2013〕28号
公布时间 2013-11-09 来源 衡阳市政府 信息有效期
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3年第一次粮食生产和早稻集中育秧情况的督查通报

 

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2013年第一次粮食生产和早稻集中育秧情况的督查通报

 

衡政办电〔201328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34日—37日,市粮食生产领导小组有关负责人陪同省农业厅粮食生产督察组,对全市七个县市粮食生产特别是早稻集中育秧准备情况进行了督查。督查组在了解相关情况的基础上,走访了14个乡镇。现将督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3年,各县市粮食生产特别是早稻集中育秧准备工作亮点纷呈,特色突出,主要表现在:

        (一)谋划早。会议布置早:如衡阳县19日召开了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粮食生产工作,作出全面的安排部署;祁东县在115日召开县委常委会的基础上,225日专题召开了全县粮食生产工作会议。文件下达早:如衡东县14日就以县委1号文件形式下达了《关于做好2013年粮食生产工作意见》(东发[2013]1号);衡南县222日以县委县政府2号文件下发《关于进一步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实施意见》(南发[2013]2号)。计划分配早:如常宁市年前就对粮食生产任务进行了分解,要求乡镇落实到村组,全力发展双季稻。规划布局早:如衡山县在规划后山10万亩双季稻连片种植的基础上,着力打造107国道沿线双季稻示范带。物资准备早:如衡阳县在2月底前就建成简易机插育秧大棚150个,翻耕秧田2000亩,购置催芽器150台,政府采购种子14.6万公斤;耒阳市政府采购了抛秧盘30万个,种子催芽器200台,早稻种子12万公斤。

        (二)措施硬。主要体现在:三个一:一把手工程:各县市区把粮食生产列入主要工作议程,成立了以县市书记县()长为政委和组长的粮食生产领导小组和集中育秧领导小组。一票否决:如衡阳县粮食生产暨集中育秧考核分值占乡镇年度目标管理分值的30%,对完不成任务的乡镇实行“一票否决”、末位淘汰,并将乡镇干部3-5月份津补贴的50%与早稻生产挂钩;常宁市对重点乡镇双季稻面积低于85%的村村支书和连片抛荒5亩以上的村支部书记就地免职,减少30% 的转移支付,对乡镇有关负责人及联村干部“警告、记过、免职”处分。一抓到底:各县市区抓粮食生产呈现常态化,以乡镇村组为重点实行各级领导齐抓共管。三个突破:集中育秧突破:面积上:全市早稻集中育秧计划可插大田面积达148.5万亩,比去年增加69.5万亩,增87.9%;方式上:在去年工厂化育秧、地膜覆盖、软盘抛秧等育秧方式的基础上,钢架简易大棚机插秧方式全面突破,如衡阳县搭建大棚面积2.7万平方米,祁东县新建一座2800平方米育秧工厂,建简易大棚50个,面积2.25万平方米;形式上:有合作组织商品化育秧、大户育秧、公司育秧、以村组为主体育秧。种粮大户突破:如衡东县以安邦公司为平台,由公司提供大户所需的种子、农药和化肥及全程机械服务,促进大户迅速发展。遏制抛荒突破:如衡山县不仅要求常年抛荒要清零,更要求双季稻区要减少插花,力求全覆盖。三为主:以村为主:衡阳县、祁东县、衡东县干部进村入户发展粮食生产工作扎实推进,各级干部深入村组,宣传发动,落实面积,效果良好。以点为主:各县市在省部级万亩高产示范片的基础上,制订了“万千百”办点示范方案。以服务为主:如衡南县把早稻集中育秧技术印成明白卡,发放到每个集中育秧点。

        (三)投入大。初步统计,七个农业县市县级财政计划投入粮食生产资金11194万元,比上年增加2280万,增25.6%,已拨付 5990万元,财政拨付明显提前。其中衡阳县2659万元,比上年增加400万元,增17.7%,已拨付1500万元;衡南县1875万元,比上年增加300万元,增19.0%,已拨付1300万元;衡山县560 万元,比上年增加200万元,增55.6%,已拨付 490万元;衡东县1600万元,比上年增加480万元,增42.8%,已拨付900万元;祁东县2000万元,比上年增加400万元,增25.0%,已拨付600万元;常宁市1200万元,比上年增加400万元,增50.0%,已拨付600万元;耒阳市1300万元,比上年增加100万元,增8.3%,已拨付600万元。

        (四)氛围浓。各县市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春耕备耕氛围浓厚,党政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宣传发动及时,春耕物资准备充分,机械化水平提高,发展措施重心下移,工作开展有序。衡阳县高产创建全县整建制推进;衡南县全面引导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发展粮食生产工作,出台了《衡南县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积极投身粮食生产工作的十条规定》;衡东县采取公司化育秧、合作组织商品化育秧、大户育秧及村组育秧等多种形式育秧,突破早稻面积;祁东县出台措施发展新型粮食合作组织,全县合作组织及大户数量迅速增加,全县土地流转率达45%,全市第一家家庭农场“翠源”农场挂牌成立;常宁市出台了严格粮食生产工作考核责任追究办法;耒阳市财政在其他工作经费预算减少的情况下,增加粮食生产经费100万元。衡山县把种植双季稻计划重点落实到插花农户。

        (五)效果好。各县市区计划早稻面积385.9万亩,比上年增加17.4万亩,比上年增4.7%;已调入化肥21万吨、农药0.48万吨、种子0.65万吨,数量比上年增加,价格比上年下降。财政投入水稻集中育秧专项资金6090万元,现已到位资金3780万元,各级准备育秧物资约折5652万元,已建设育秧大棚117340平方米,订购快速催芽器1521台。举办集中育秧技术培训班63期,印发宣传资料28.4万份,落实早稻集中育秧点6373个,“一点两人”5944人,早稻集中育秧主体6475个,早稻集中育秧秧田4.821万亩,可插大田面积148.55万亩,比计划任务增12.55万亩,增9.2%

        二、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不平衡  点面不平衡,点上热,面上冷,点上已搭上了育秧大棚,面上连秧田翻耕都不多;上下不平衡,上面热,下面冷,尤其是部分乡镇村组有畏难情绪,积极性不高;乡镇不平衡,公路沿线热,沿线以外冷清,死角死面没有大的突破。

        (二)土地流转不规范  口头流、随意流、盲目流、间断流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利于机械作业,影响大户及合作组织正常发展。

        (三)机制不完善  部分县市在培育粮食生产合作组织及种粮大户上创新的办法不多,下的功夫太少,发展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远未形成,大部分乡镇老的种粮大户不少,但新的不多。

        三、下步工作意见

        (一)再宣传、再发动,迅速掀起春耕生产热潮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把春耕备耕、集中育秧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广泛宣传发动,把中央、省市各项惠农强农政策,特别是对双季稻增加补贴标准,提高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农资价格下降、不让种粮农户吃亏等诸多利好信息传达给农民,迅速掀起春耕备耕高潮。

        (二)再升温、再落实,全面落实种植计划

        一方面,要进村入户抓落实。各级干部,特别是乡镇、村组干部要深入农户,督促计划的落实,把工作做细、做实,逐户逐丘落实好耕种人,落实好育秧主体,落实好春耕物资,对不愿种植双季稻的农户,要动员其亲属种,亲属不愿种的交给大户做,大户不愿种的,由村干部种,村干部不愿种的,由乡干部组织种,同时做好做实双季稻台账、抛荒台账、集中育秧台账,把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全面办点促落实。各县市区要按照衡阳市政府办公室《关于2013年发展粮食生产工作意见》(衡政办函[2013]23)要求,按照“万千百”示范标准做好相关工作,县()书记、县市长及党政分管领导都要办一个高标准双季稻万亩示范片,乡镇书记、乡镇长及分管领导要各办1个千亩双季稻高产示范片,每个村要办4个百亩双季稻高产示范片,示范办点要做到有台账、有责任、有考核、有实效。

        (三)勤检查、勤督办,营造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良好氛围

         市政府将组织由市政府督查室、市农办、市农业局、市农机局、市财政局、市统计局等相关单位组成的粮食生产专项督查组对全市的粮食生产进行明察暗访,督查检查。各县市要在早稻育秧等关键环节利用多种形式,采用多种渠道进行督查督办,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不能完成粮食生产相关目标任务的有关责任人实行责任追究。各级大走访活动要把春耕备耕作为重要工作来落实。农业及农资部门要及时调运、储备好种子、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组成各类技术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加强技术指导。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和送放心农资下乡活动,确保种粮农户利益。水利部门要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农机部门要加大机械化生产推广力度,降低生产成本;气象部门要及时进行气象预报预警,减少灾害损失;金融部门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保障大户及合作组织资金需求;新闻宣传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政府重粮、部门兴粮、农民种粮”的良好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