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人民政府
对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
技术推广法>执法检查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的回复
衡政函〔2020〕3号
市人大常委会:
2019年8月30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执法检查的报告》,并于10月8日提出了审议意见。现根据有关规定,对审议意见回复如下。
一、多措并举,助推科技兴农意识不断增强
(一)摆上重要位置,强化科技兴农意识。我市高度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实施工作,为进一步加大农技推广力度,增强依法治农、科技兴农意识,我市把农技推广工作摆上建设现代农业和农业强市的重要位置在抓。市农业农村局法规科指导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和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科技教育科承担推动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及相关体系建设,指导科研、技术引进、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及农业科技教育等工作;专门成立了正处级市农技服务中心,负责农业的事务性、技术性及农技推广等工作;下设副处级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目前已经市委深改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定编86人,负责全市农业系统行政执法工作。同时,7个国家及省级产粮大县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及领导小组,南岳区和四城区的农业农村局也安排了专人专职负责。下阶段,全市各级各部门将站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农业生产的高度,将农技推广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深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
(二)多形式宣传,让《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深入人心。目前,市县两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宣传工作上,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宣传车、版报、标语等多种媒体全方位多形式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宣传。结合每年的农业科技下乡、3.15打假、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等活动广泛宣传农技推广知识,利用农技电视讲座、村村通广播等经常性播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相关内容。每年累计发放农技推广法宣传资料30000余份,出动农技推广法宣传车1200余台次。下阶段,我们将采取更为灵活多样的形式,持续广泛地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和实用技术知识。
(三)强化农技推广手段,认真履职尽责。农技推广部门把科技下乡、科技入户、科技示范作为农技推广的重要手段。每年春秋两季,市县两级均分别举办2次大型的科技下乡活动,组织相关专家、农技人员到农业生产一线为农户讲解政策,答疑解惑,发放技术资料。科技入户强力开展,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每年组织100余支农业科技服务队伍,深入乡镇、村组指导农业生产。
我市拥有1家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园区内建成了展示国内外前沿农业实用技术生产示范基地,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在农业主管部门主导下,示范园投入上亿元,创办水稻高产优质栽培示范基地30多个,示范面积50多万亩;创办油菜全程机械化栽培基地20多个,示范面积30多万亩;创办油茶、茶叶、蔬菜、水果示范基地120多个,示范面积近300万亩,基本构建政府扶持、部门支持、社会及新型经营组织参与的农技推广新格局。下阶段,全市农口系统将创新推广手段和方式,推动农业新技术在田间地头落地结果。
二、多方发力,助推农技机构改革顺利完成
一是机构改革基本到位。市县两级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机构全部挂牌成立,人员基本到岗到位。目前,全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上下关系还不太顺畅,市政府拟出台政策,按照上下一致、对口管理原则,要求各县市区农技推广机构业务统一由市农技服务中心归口管理。
二是专技人员制度执行较好。全市农业农村系统拥有农业技术人员4762名,其中:种植业1515名、占比31.82%,农机535名、占比11.23%,畜牧兽医渔业964名、占比20.24%,水利专业550名、占比11.55%,林业专业897名、占比18.84%,其他301名、占比6.32%。有正高职称8人,副高职称292人,中级职称1444人,初级职称2852人,暂未评定职称166人;大学专科以上学历2110人,占比44.31%。50岁以下人员2669人,占比56.04%。部分单位特别是基层农技站所人员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各级正在积极解决。从2019年起,我省首次实施基层农技特岗人员定向培养工作,我市计划招收43名(其中本科2人),人员在校学习期间的学费、住宿费、教材费免缴,并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享受奖助学金等资助政策,毕业后必须回到所辖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工作,有编有岗,在聘用单位服务时间不得少于5年。
三是农技推广机构管理体制正在完善。机构改革将农技、农经、农机、畜牧、水利、林业等站所都归乡镇管理,造成县级农业农村部门“管事不管人”,乡镇政府“管人不管事”,不利于农业推广工作的开展。市政府将组织调研,制定出合理的管理办法,明确责权,防止农技推广人员被混岗使用,确保农技推广人员把主要精力用于本职工作。
三、多头并进,助推农技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一是推广领域不断拓展。我市把水稻、油菜全程机械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水旱轮作等一系列高产优质轻简栽培技术作为全市的农业主推技术进行示范推广,同时加大了动植物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力度。为保障我市用种安全,每年对水稻、油菜等作物品种进行筛选示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安全跟踪评价。市种子管理部门每年都下发了《衡阳市推荐使用水稻的新品种和建议谨慎推广水稻品种的通知》。循环流水槽工厂化养殖在我市首次零突破,工厂化流水槽鲟龙鱼养殖基地落户耒阳市东湖圩镇,合同签订面积16.872亩,目前已建成工厂化养殖的流水槽一期、二期共5000平米,以养殖大规格鲟龙鱼商品鱼为主。我市招商引进深圳近山院公司“万吨装配式陆基生态循环养殖系统项目”,项目示范基地座落于市农业示范园,选址珠晖区东阳渡镇清源养殖合作社作为项目示范片,计划建设标准养殖单元200个,力争春节前第一批产品上市。
二是推广力度不断加大。2019年,全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1171.29万亩,种植绿肥121.36万亩,绿色防控412.428万亩,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489.313万亩;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共计473.2万吨,综合利用率达84.02%。近三年来,农业综合技术累计推广实施面积2230.5万亩,主推主要农作物品种29个,新增粮食产量约3亿斤、油菜籽1.6万吨,为农民增收6.5亿元。畜牧水产技术成效显著,大力实施“适度规模养殖推进计划”,全市生猪、家禽规模养殖场比例分别达82%、81%,肉牛、肉羊规模化养殖比重分别达59%、60%。扎实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2019年改造升级鱼池5000亩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面积提高至75%。积极开展畜禽水产养殖节能减排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养殖技术20多种。大力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一体化”沼气池、异味发酵床、工厂化处理、“猪-沼-果”“猪-沼-菜”“猪-沼-林”等多种粪污处理与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全市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装备配套率达92.1%,资源化利用率达79.83%。农机新技术迅速发展,全市各级农机技术推广部门大力组织开展水稻机插秧、油菜直播、油菜毯状苗高效机械化移栽、水稻精量同步施肥、无人飞机植保、机械烘干、“秸秆粉碎还田深翻覆盖”肥料化利用、水稻和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等多种新技术、新机具。至2019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650万千瓦,水稻、油菜生产综合机械化分别达77.18%和60.32%。
三是技术培训持续加力。2019年,市农素办完成冬春季农业科技大培训11万余人次,遴选报送省农广校千名优秀农民境外培训28人;组织两批共14人参加省里组织的“三农”干部“走出去”活动,赴江浙沪、豫鲁培训;专技人员继续教育培训290人;“农广助农”产业与品牌培训工程“衡山小水果领军人才”培训50人;“常宁茶山飞鸡领军人才”培训68人;“衡南油菜产业领军人才”培训60人;各县市区举办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培训班63期,培训4600多人次,推广新技术31项新工艺12种。举办非洲猪瘟防控和生猪稳产保供技术培训班27场,培训人员2800多人次。培训农机合作社、基层农机推广等各类人员5000余人,其中农机合作社的管理、操作人员已经成为懂管理、懂操作、懂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市农业农村局科教科根据《2019年湖南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方案》,组织市本级及8个项目县市区农民教育培训2890人。
四、多管齐下,助推农技推广保障能力逐步增强
一是财政投入有增加。根据《农业技术推广法》第四章第二十三条之规定“国家逐步提高对农技推广的投入,各级政府在财政预算中应当保障用于农技推广的资金,并应当使该资金逐年增长”,我市各级财政每年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农技推广资金,且逐年保持了3%以上的递增率。
二是基础设施有改善。2011年,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关于下达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201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发改投资〔2011〕2048号),国家下达我市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201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自2011年至2013年,中央财政、省财政、地方财政及各县市区农业局总投资5000.3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总投资3587万元,省财政配套资金23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投资1183.3万元,用于全市185个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新建、改扩建,同时配备了相应的仪器设备和必要的办公设备,农技推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近几年,财政也陆续投入,保障了农技推广必备的条件。目前,为增强农技服务能力,市蔬菜所成立了院士工作站,市政府还将全力推进市农技服务中心茶叶院士工作站和市农科所院士工作站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技推广设施和条件。
三是人员待遇有提高。各级政府积极落实《农业技术推广法》关于提高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专业科技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的有关要求,将农业专技人员职称工资全部发放到位。如衡阳县台源镇,这次改革为了保证农技人员工资待遇,将农技站人员工资纳入财政统发中心。但乡镇农技人员还存在住房公积金、医护铺底等标准低甚至无保障等问题。下阶段,市政府将进一步摸清底子,出台文件,要求市县乡三级落实并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绩效工资、“五险一金”等各项待遇。为防止人才断层,我市即将出台《衡阳市优秀农业人才引进实施办法》、《衡阳乡村人才振兴行动实施方案》,用待遇吸引、留住农业专业人才。
市政府在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市人大常委会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差距。下步,我们将严格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把农技推广的各项工作落实落细,为全市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并作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衡阳市人民政府
2020年1月20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