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衡阳市重点优势产业链建设2025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5-15 09:59      来源: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量:
字体:

抄送:市委各部门,衡阳警备区司令部

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衡阳市重点优势产业链建设

2025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衡政办函〔2025〕2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

《衡阳市重点优势产业链建设2025年工作要点》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4月23日


衡阳市重点优势产业链建设2025年工作要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为全面贯彻"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战略,进一步发挥产业链的引领支撑作用,特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聚焦"七大攻坚"重点任务,大力实施"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战略,强化"链长统筹、链条规划、链主引领、链式服务"协同发力,推动产业串珠成链、聚链成群,着力构建具有衡阳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加快区域中心化进程提供强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围绕持续擦亮"五张产业名片"和全力培育15条重点优势产业链,加快延链补链强链,力争产业链规上企业总产值突破2100亿元,实现旅游总收入(总花费)900亿元、社会物流总额1.4万亿元。

三、重点任务

(一)做实基础工作。扎实开展"链长到一线"大抓落实活动,动态完善"五单一图谱",突出产业链标志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加快延链补链强链。全市每半年召开一次产业链讲评和推进会议,分产业链每月召开一次产业链政企圆桌会议,听取企业意见和需求,现场解决具体问题。各产业链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产业育新培强攻坚等相关部署要求,主动对接省级层面产业链工作专班,梳理形成对接省直相关部门、省属国企任务清单。抢抓特高压输变电装备、盐卤化工新材料入选国家级产业集群,智能衡器计量产业列入我省第13条重点产业链的有利契机,集中政策、集中资金、集中精力推动输变电、盐卤化工、智能衡器计量三大产业强势崛起、率先突破,引领带动其他重点产业链协同发展、整体跃升。坚持以会展集聚带动产业集聚,重点办好输变电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中国(湖南)智能衡器计量产业大会、智能衡器计量产业发展推进会和第二届计量仪器装备展等活动。(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各产业链推进办公室)

(二)加速产业集聚。构建产业集群梯度培育体系,重点推动常宁水口山铜铅锌产业集群创建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指导钟表制造、泵业制造和黄花菜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参加省中小特色产业集群决赛。培育壮大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建立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协同推进机制,加快推动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上下游企业协同互动、资源共享。突出园区产业提质升级,按照国家级园区"一主两特"、省级园区"一主一特"的产业要求,进一步优化布局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把优势产业做优、特色产业做特,真正实现园区专业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各县市区、市直园区、各产业链推进办公室)

(三)夯实项目支撑。坚持一手抓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带动潜力足的旗舰型产业项目招引,一手抓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强、投资见效快的产业项目,有序接替、梯次推进,切实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持续开展"原地倍增"行动,各产业链根据筛选的原地倍增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从规划引领、要素保障、市场开拓等方面全力推动企业扩能升级。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衡阳智能衡器计量产业园、蒸湘区钢管深加工产业园、雁峰区大数据产业园、珠晖区眼镜小镇、衡阳县船山时间谷和界牌陶瓷工业园、常宁纺织服饰产业基地、衡山智能制造产业园、衡东泵业智造产业园和印章文化产业园、耒阳童车产业园和纸品产业园、衡南绿色食品产业园、祁东储能新材料产业园等建设,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力争打造更多新的增长极。(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工信局、各县市区、市直园区、各产业链推进办公室)

(四)培育优质企业。发挥"链主"牵引功能,开展以商招商、以企招商、基金招商,牵引关联企业加速聚集、链上企业完整配套,实现"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聚焦13个百亿企业培育对象,坚持"一企一策",支持衡钢向"两个300"(300万吨产量、300亿产值)提升,全力扶持特变电工向200亿元目标奋斗、五矿铜业向130亿元目标迈进,高诺铜业、中核二七二、株冶有色、水口山有色金属、金杯电工等尽快跻身百亿企业。进一步放大"旅发效应",强化文旅项目建设和稳健运营,加快构建"两山一城"文旅发展新格局。建立物流企业培育库,梯度培育一批5A级物流企业。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文旅广体局、各县市区、市直园区、各产业链推进办公室)

(五)加强科技创新。深入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打造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区域创新高地。按照"一产业一科创平台"的思路,持续深化"大校、大院、大企业"协同创新,引导支持链主企业牵头组建一批创新联合体、制造业创新中心、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瞄准产业发展急需的创新短板"小切口",滚动实施一批制造业关键产品"揭榜挂帅"和产业链协同攻关项目。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有组织成规模招引更多企业研发中心。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开展校企合作"双进双转"活动,深化"五首"创新产品应用支持,强化应用场景带动,促进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和迭代升级。引进国家级科研院所等在衡设立分中心或区域平台,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衡转化。(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科协、市工信局、各县市区、市直园区、各产业链推进办公室)

(六)推动数实融合。深入推进"智赋万企"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培育一批优质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和服务商。分行业推进、分地区示范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数字化供应链和数字化产业集群。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人工智能赋能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深化人工智能在研发设计、中试验证、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场景融合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专项行动,加强供需对接、标准宣贯、应用推广。持续强化算力支撑,开放更多应用场景,充分发挥数字经济"领头雁"企业带动作用,巩固电商、数据标注、数据存储等业态基础,扩大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业态规模。创新推进数据交互和数据资产开发利用。积极推进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建设,努力建设数字经济引领区和示范区。(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数据局、各县市区、市直园区、各产业链推进办公室)

(七)优化要素配置。充分利用全国统一大市场要素配置优势,加大资金、土地、物流、能源、人才等要素保障力度,推动要素高效化配置,持续降低企业配套成本、物流成本和运行成本。探索建立"产业链+龙头企业+产业基金"等运作模式,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问题;支持有色金属产业链先行先试,力争推动产业基金在产业链上发挥引导带动效应。加快推动产业链与创业链深度融合,不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组建产业链法务工作专班,帮助产业链企业防范法律风险。深化"万雁入衡"引才行动,延续"UP"模式,强化市校企合作引才,壮大衡州工匠阵营,着力打造"中部匠都"。密切跟踪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做好资源要素统筹调度,全力帮助企业拓宽销路、提升存量、做大总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司法局、市数据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人社局、各县市区、市直园区、各产业链推进办公室)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工作调度。发挥"链长"协调优势,及时研究解决产业链及链上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各产业链工作专班统筹做好产业链的日常招商、项目建设、人才引进、企业服务等工作,及时向市产业链联席办报送产业链工作推进情况。市产业链联席办定期收集汇总产业链发展主要指标、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活动开展等情况,及时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

(二)强化政策支撑。围绕国家政策导向、产业发展趋向和市场需求方向,用足用活用好国省各项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上级预算内、专项债和基金等资金支持。抢抓国家"两重""两新"政策机遇,精准推送、"免申即享"、快速兑现各项惠企政策,主动把企业最想要、最需要的政策送上门,并全周期跟踪政策兑现,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常态化开展"送解优"服务,打造赋码保护机制升级版,切实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

(三)突出高效协同。坚持部门、园区、县市区同步发力、一体服务,推动问题在一线解决、资源向产业汇集。各行业主管部门和专班参与单位要结合职能职责,及时解决产业链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各园区要以"五好"园区建设为抓手,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提升承载力和服务效能。各县市区要主动融入全市15条重点优势产业链建设,全力抓项目、扶企业、强产业,切实筑牢产业发展基础。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