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退出老年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动态信息  > 衡阳动态 
央视新闻联播为何两次“相中”梅花村?
发布时间:2020-06-05 09:21      来源:掌上衡阳     浏览量:
字体:

跻身 “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实现零上访户、零钉子户、零治安案件、零群体性纠纷、零黄赌毒黑的“五零”目标;央视新闻联播两次聚焦我市乡村治理的“梅花经验”……近日,记者随市委改革办有关人员一起走进衡阳县西渡镇,探寻解读梅花村的“梅花现象”及其乡村善治的“梅花模式”。

 农旅融合“活”经济

农旅融合五大功能区已经成为梅花村乡村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人不下田,谷不落地”成为梅花村实现机械作业后的一种新现象,也是梅花村农业科普体验区建设的新成果。该村围绕3000余亩高档优质稻的规模农业景观资源,新建四位一体服务中心及高档精米加工厂,将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农业科普、农业研学、机械作业与农业“种、养、加”融为一体。

与此同时,该村还建设了特色瓜果采摘区,形成三红柚、黄桃、酥脆枣等10余门类的特色水果产业基地500余亩,实现休闲有园,游览有花,采摘有果;建设了生态蔬菜种植区,成立梅红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无公害蔬菜产业基地300亩,开辟农场区域,专供城里人领种,农户协助日常管护,让城里人有“出出汗,劳动劳动,蛮过瘾”的满足,村里人也有“不要自己下地,还能收菜收钱”的喜悦;建设了乡村休闲美食区,深度挖掘传统饮食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发展一批“民宿型”家庭农庄、农家乐及原生态家庭手工作坊,留住舌尖上的乡土味。全村现有星级以上休闲农庄3个、特色农家乐6家;建设了梅花文化康养区,以“梅岭”为中心景观,建成6米宽的村主干道梅花大道,山塘水旁、村组道上栽植12大类约万余株梅花。借助乡村旅游传播力,村注册商标的“梅花缘”“梅花俏”牌香米、扁粑、糍粑等农家土特产声名远播,真正实现了农户变商户,农村变景区,农产品变旅游商品。2019年,梅花村集体经济收入近3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2.8万元。

土地流转“活”资源

梅花村以土地流转为切口,盘活乡村资源。

该村创新了一套土地流转动态调整的“土办法”,既确保流转效率,又保障村民增收公平,探索出了“确权到组不到户”“优先自种再流转”“人口多少收益多少”的“梅花经验”。该村按照村民总户数,把土地集中确权到22个村小组,只确权属面积、不确具体土地。对于那些有意自己种田的村民,可优先选一块连片的田地耕种,其余土地整片流转给其他大户。愿意流转的村民,以每户确权颁证的面积入股,由村民小组长代理,与种粮大户、田园综合体等签订合同。市农科院、“田园牧歌”田园综合体、“尚绿生态”家庭庄园等市场主体以330元/亩的土地流转费为基准价,每3年递增10%,共流转村田土山塘2140余亩,国家粮补、直补仍然归农户所有,给村民带来了沉甸甸的获得感。

诚信建设“活”资本

休闲农业周期长、见效慢,钱从哪里来是最大问题。

为了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梅花村以诚信建设为依托,不断壮大乡村资本。

实行整村授信。协调衡阳农商银行实现整村授信,村民可凭信用无抵押贷款30—50万元,年利率不超过0.72%,解决了农户无抵押、贷款难的问题。同时,配套建立村民个人信用积分制度,相应建立村信用“黑名单”“灰名单”“白名单”,村民贷款额度直接与信用积分挂钩;实行招商选资。以成熟的基础设施或配套服务入股,成立以乡村文旅为主的梅花股份经济合作社和以高档瓜果为主的梅花特色水果种植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分别持股40%,“以短养长”,“以长补短”。预计2020年收益将突破100万元,计划三年内达到500万元;实行跑项争资。近年来争取各级财政项目资金3000万元,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近5000万元,吸引产业项目投入超过5亿元。仅2019年,财政项目资金、社会项目投资资金、村民自筹资金各1500万元,多方资本注入带活了村产业发展。

内外兼修“活”力量

梅花村做到文明创建和环境整治“两手抓”,实行内外兼修,打通乡村发展的“任督二脉”,既美化了“颜值”,又提升了“气质”,从而激活了乡村发展的“竞争力”。

该村创新开设了“厚德同心积分银行”,通过开展月评分、季评星、年评模,设立善行义举榜、道德星级榜、道德红黑榜,村民可以用行为换积分,以积分换实物,充分激发内生动力。当前,“厚德同心”储户已达612户,“道德积分”达2万余分。与此同时,村民签订了《移风易俗承诺书》,先后举办了“农民丰收节”“尝新”“村春晚”等传统文化活动,男女老少“打球的多了,打牌的少了,身体好了,心情好了,邻里关系也好了”。

梅花村依托田园自然禀赋,全面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工程,全村林木覆盖率达70%,穿衣戴帽率达80%,房屋新建(装修)率达90%,村民享受到了城市社区一样的生活环境。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