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优美的生态环境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对迈步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衡阳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更好地擦亮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省委对衡阳寄予厚望,要求全市上下“深学笃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久久为功抓好生态环境保护。”我们要再加油,再鼓劲,持之以恒,让“山青水绿天蓝的美丽衡阳”成为衡阳人永远的骄傲。
▲受近期连续降雨影响,常宁市境内河流水库枯枝、树叶等漂浮物增多,当地及时开展清漂工作,确保水面清洁、水质优良。周秀鱼春摄
近年来,我市全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开展湘江保护和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不断创新环境保护工作机制,一大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0年、2021年,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两年保持国家二级标准。一张张漂亮的生态答卷,充分彰显了大城衡阳的担当。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抓好生态环境保护,要在思想上时时“绷紧弦”。优美的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同时也是衡量高质量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尺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生态环境保护决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要深刻认识到,这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必然要求,也是保护生产力、保护未来的必然选择;既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步骤,也是加快建设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市生态环境保护正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亟待巩固再巩固、提升再提升,前面还有不少难关要过,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爬过这个坡,迈过这道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自2021年10月起,市沿江风光带事务中心组织开展了清理杂草专项行动,让“三江六岸”颜值更高、环境更美。胡亚华摄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抓好生态环境保护,要在工作中处处“拉满弓”。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思路方法,压实工作责任,按照“十四五”规划的蓝图,梳理目标任务,严格时序进度,一级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一级查。要以“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等不起”的责任感,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打造“三江六岸”建设改造升级版;积极推动产业、能源、运输结构调整,全力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推动污染治理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和生态多样性保护;不断优化“网格化”监管机制,严格落实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加强相关行业领域监管;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坚决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全面构建大环保工作格局,打通生态环境监管“最后一公里”……用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抓好生态环境保护,要在持续治理上“下苦功”。山青水绿天蓝的美丽衡阳不是凭空而来,涉及的是一项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无论造林绿化、修复生态,还是污染治理、产业转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在攻坚克难中寻找“破题”路径、“解题”方法,建立和巩固长效机制。只有赓续“滴水穿石”的精神,坚定“驰而不息”的志向,下足“久久为功”的气力,才能行稳致远,积小胜为大胜,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山青、水绿、天蓝的美丽衡阳,是我们的共同期盼,一定会在不懈的奋斗中成为现实。历史的如椽巨笔,终将记录下生态文明建设者的光荣与豪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