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条路,万家情。
城市道路,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然而,“断头路”的存在,好似“肠梗阻”,既阻碍了城市发展,也成为横在居民心中的“拦路虎”。
道路连通万家,民生连着民心。衡阳在打通“断头路”、实现“主动脉”与“毛细血管”有效衔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等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克服了哪些困难?取得了哪些取成效?掌上衡阳陆续推出“畅通‘民心路’”系列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全媒体记者吴帅
每条“断头路”的背后,都是复杂的历史与现实、矛盾与问题、困难与挑战的交织。
涉央企铁路、涉历史遗留问题、涉多方诉求……看似工程量并不大的“断头路”,往往要做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手术”。
每条打通的“断头路”,都是各方知难而进、迎难攻坚的成效。
二环东路跨京广铁路立交桥不确定的“天窗点”施工、几十次去某拆迁户家里做工作、反复协调各类关系和矛盾……拆一座座“难”墙,解一个个“心结”,衡阳各级各相关部门面对难题,直面问题,精心解剖“麻雀”,找出难点痛点,分类施策,攻坚克难,把一条条堵心的“断头路”,变成舒心的“便民路”。
二环东路跨京广铁路立交桥上,架桥机灯仿佛像夜里的“灯塔”,把整个施工现场照得如同白昼。
桥面上机械林立,桥下人头攒动,轰鸣的作业声在夜风中清晰可闻。月光下,近百个身影在现场穿梭忙碌,与架桥机合奏着架梁施工“进行曲”。
“这是好不容易申请下来的‘天窗点’,大家要抓紧时间,今天箱梁必须顺利落下。”二环东路项目指挥刘顺平大声喊道。
▲二环东路涉铁路断点。王皓永摄
“天窗点”是广铁集团批给项目建设方的施工时间,仅有90分钟,这段时间京广线列车流量较低,施工人员要将一片长40米、重约260吨的箱梁稳稳地落在桥梁中跨盖梁上。支座安装、龙门运梁、架桥机架梁.....施工现场,各个工序有机衔接,环环相扣,有条不紊。
二环东路,是二环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一级主干道,衡阳城区东向环线骨架,线路全长约10.25公里。
这是一条“民生路”,承载群众的多年夙愿;这也是一条发展路,将开启衡阳东部片区更美好的未来。
由于二环东路需建上跨京广线和衡柳联络线立交桥,跨铁路立交桥施工时,会给铁路运行带来安全隐患,需广铁集团审批后方能施工,工程建设因此停滞下来,留下了一段400米的“梗阻”,整个二环路的交通大格局无法实现闭合。
面对困难,市委市政府及珠晖区委区政府多次赴广州与广铁集团衔接,办理各项铁路专项审批,广铁集团每周调度出4天、每天70—90分钟的“天窗点”,为二环东路跨京广铁路立交桥梁体架设提供了宝贵的施工时间。
“京广铁路上来往的列车非常密集,施工一旦影响铁路正常运行,就会影响整个铁路网,这给施工带来了很大挑战。”市城投集团交通投副总经理胡刚介绍。
▲二环东路断点正在进行架梁施工。王皓永摄
工程方反复研究,通过以点带面,开辟阵地的方式,打开了跨铁路立交桥的施工局面,为整个项目的有序推进赢得了作业时间。
“我们都盼望着二环东路能够尽快通车。”附近居民王义说,二环东路打通后,既能方便日常出行,又能极大改善周边居住环境,大家对此都期盼了好久。
1年、6个月、4个月、3个月……随着年底完工攻坚“号角”的吹响,二环东路的“断点”已完成全部36片梁中的26片梁制作,12片架梁,已完成全部工作量的70%。
“要我搬”变“我要搬”
打通城市“肠梗阻”的过程,就是攻坚克难的过程。
大量旧厂房、旧民房的存在,使得动迁工作任务重、难度大;反复协调关系,层层上报审批是最大难点……我市在打通“断头路”的过程中,有许多这样的“硬骨头”要啃、有许多这样的难关要攻克。
一条路,只要有一户人家不签动迁协议,整个工程就不能正常施工,工期被拖延在所难免。
担心拆迁补偿不到位、对拆迁补偿期望值偏高、不愿离开生活多年的地方——拆迁户的这些想法,是横亘在政府与拆迁户间的一段“坚冰”。
要打破“坚冰,就需要细致入微和阳光透明的工作来“融化”。
李师傅是珠晖区苗圃街道的老住户,修建二环东路时,他的住宅被纳入了征拆范围。当拆迁组工作人员上门做思想工作时,他看到其他拆迁户都还没签协议,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万一其他拆迁户不签协议,政府会不会提高赔偿标准?自己先签了会不会吃亏了?这一系列疑虑,始终萦绕在他的心头。
▲工作组上门向居民宣传征拆方案
破解疑虑的最好方式就是公开透明。市委、市政府科学制定拆迁安置方案,把拆迁政策、操作流程、补偿标准、奖励政策等全面公开、广泛宣传,让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监督,让每个拆迁户心里都有本“明白账”。
同时,聘请拆迁户为项目征拆廉政监督员,让群众“零距离”参与监督,群众可查看项目签约标准、资金使用等情况,对不公正行为进行投诉举报,以此进一步提高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做到公平公正。
▲工作组挂征拆宣传条幅
当一张张拆迁告示贴出,拆迁补偿、拆迁期限等政策清晰可见时;当动迁干部职工数十次上门走访,讲清政策,协调合理诉求时,不仅打消了李师傅的顾虑,也消融了横在政府与拆迁户之间的“坚冰”。
“政府不但对我们进行了安置,而且大家的赔偿款都是一样,非常令人满意……”李师傅在接受采访时说,当征迁中一切工作均处于“阳光”之下,没有厚此薄彼,大家都是一把尺子量到底,周边的老邻居们也都纷纷自愿签订了“动迁协议”,从“要我搬”变成了“我要搬”。
从故土难离到热心“说客”
“用行动支持城市建设,我第一时间签署了征迁协议。”在珠晖区苏州湾片区轧钢厂征迁项目现场,老工人唐桂卿看着自己住了多年的家属房将被拆除时,虽心有不舍,但态度坚决。
曾经,唐桂卿想着要在自己生活了多年的老宅终老,当拆迁的风吹来,他有太多的恋恋不舍。不过,当二环东路项目建设启动后,干部做搬迁动员工作时,他却二话没说就同意了,很快就签订了征迁协议。
原来,在谈拆过程中,工作人员得知唐桂卿早年丧偶,五个子女均是下岗工人,且其中两个女儿身患癌症后,便积极为他办理重大疾病临时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还帮助他家办理了独生子女家庭伤残补助和家庭医生签约。
正是因为这份感动,当得知“修路架桥”是关乎民生的头等大事,唐桂卿虽然不舍,仍然第一时间签订了拆迁合同,同时还热心地当起了左邻右舍的“说客”。
▲居民正在签订征拆合同
实际上,在打通“断头路”的进程中,还有着一大批唐桂卿这样的热心“说客”,帮助“断头路”拆迁工作顺利进行。
据统计,二环东路目前总拆迁面积已达35.2万平方米,征收私产总户数1703户,集体土地征地508.76亩,征拆房屋7.3万平方米,同时还涉及到轧钢厂、中钢衡重、中铁二十五局二公司、和平包装厂、和平农机厂、市六建等大量公产,目前征收工作已进入最后扫尾阶段。
此外,还有珠晖区的酃湖大道、蒸湘区的光辉北街等被视为城市顽疾的“断头路”,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治愈”中。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衡阳正用更强的力度、更硬的作风攻坚克难,推动一条条“断头路”早日变成便民路,为衡阳发展赢得更大空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