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2020年度陈嘉庚青年科学奖获奖名单揭晓,现就职于南京大学的唐朝生荣获“地球科学奖”。据悉,这是唐朝生继2018年12月12日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之后获得的又一重量级大奖。
据了解,陈嘉庚青年科学奖是以对中国科教事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励。2010年,考虑到国际上对青年奖的重视以及中国目前青年奖的设置数量和水平与中国科技发展现状不相适应的状况,为了激励更多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献身科技事业,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设立了陈嘉庚青年科学奖。
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上由国家领导人颁奖,每个奖项奖金20万元人民币,同时颁发证书。目前共设六个奖项:数理科学奖、化学科学奖、生命科学奖、地球科学奖、信息技术科学奖和技术科学奖,每两年评选一次,每个奖项每次评选一人。如无符合标准的人选,可以缺项。只接受专家(教授、研究员)推荐,不受理个人申请。各奖项分别设立评奖委员会,负责陈嘉庚青年科学奖的初选与评审工作。
截至2020年8月,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共组织5次评奖,26人获得陈嘉庚青年科学奖。
设立时间:2010年
设立部门: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
评奖周期:每两年一次,公历双年份颁奖
奖励类型:科学研究
获奖要求:40岁以下获得原创性科学技术成果
奖项数目:6项(可以缺项)
唐朝生,男,1980年生,湖南衡阳人,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工程地质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南京大学地球环境计算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主要从事工程地质与城市环境岩土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1999年毕业于衡阳县第六中学,后考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就读本科,于2003年获得学士学位,此后进入南京大学攻读研究生,于2008年获得博士学位。在攻读研究生期间,于2007年入选首批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以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身份赴法国国立路桥大学留学15个月。
2008年回国后留在南京大学任讲师,2010年晋升为副教授,2014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14-2016年分别赴法国国立路桥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各访问1年。
近年来,唐朝生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全球气候变化与工程地质防灾减灾、核废料地质处置、工程土体改性新技术等领域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发表SCI、EI等学术论文12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多次受邀在领域内的重要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做大会报告。于2012年获得了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学会(IAEG)“Richard-Wolters奖”亚洲地区唯一提名(全球仅6人),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颁发的“第一届谷德振青年科技奖”,于2014年获得了第十四届中国地质学会青年科技奖金锤奖(地球科学领域青年学者最高荣誉),并入选了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