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动态信息  > 衡阳动态 
抗美援朝老兵罗学书:在朝鲜战场上挖过坑道和战壕
发布时间:2020-10-29 08:43      来源:掌上衡阳     浏览量:
字体:

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他参加革命、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从普通战士成长为优秀指挥官;在繁荣昌盛的和平时期,他踏实刻苦、奋斗不息,在每个平凡的岗位上都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退休后,他不忘桑梓、倾情解囊、造福家乡,为父老乡亲办了许多实事。他就是93岁的老兵罗学书,他的一生既平凡又伟大,让人肃然起敬。

人物简介:

罗学书,男,衡南县人,1928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1947年底,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6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奋战在大江南北。在全中国解放后又奔赴抗美援朝和援越抗美的战场。先后荣立一等功4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数次。1974年12月转入地方工作,2010年被评为衡阳市首届道德模范。

17岁被抓壮丁

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作战

 1928年的元宵节,罗学书出生在衡南县茶市镇江家村罗家岭。四岁那年就没了父亲,罗学书一家的生活非常艰难,“我记得没米下锅,只好到邻居家借了一筒米,母亲把米碾碎,每天用野菜煮稀饭,六七个人吃了三天,真是度日如年……”

▲罗书学和老伴

为了补贴家用,罗学书只好去给地主家放牛。冬天下雪,地上结冰,没有鞋穿的罗学书光着脚上山割草,背回来喂牛,脚板冻得发青,脚趾冻得发麻,但还是咬牙坚持。“那时我才五六岁。”罗学书说,这样的日子一直到1936年,才有了转机。

“爷爷说‘书中自有黄金屋’,要有‘黄金屋’就要去上学堂。”当时,爷爷牵着罗学书找到了在罗家祠堂办学的咸益小学的校长,要求让罗学书念书。爷爷送他上学时再三叮嘱,“一不沾烟酒,二严禁赌博,三积德行善”,到学校后要好好学习,报效国家,孝敬祖先。这三条祖训影响了罗学书的一生,“对我来说是永生的座右铭。”

只可惜好景不长,罗学书刚读了两年小学,爷爷就去世了,家里再一次遭受打击,再也没法供其上学了。辍学的罗学书在东阳渡一家杂货铺当起了学徒。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民党军队为了补充兵力,到处抓壮丁。有一次,当地的保长带着保丁到罗学书家抓他哥哥。“我看到几个保丁把我哥反手绑着,用枪杆打,用皮带抽,我哥被打得鼻青脸肿。我娘拉着保长的裤腿,恳求他放过我哥。可是保长抬起一脚把我娘踢倒。那时,我心里就埋下了怨恨。”1945年,17岁的罗学书被抓了壮丁。1947年,罗学书遇到了一位从黄埔军校毕业的李姓连长。在李连长的带领下,罗学书投诚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6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解放战争中,罗学书随着部队南征北战,在河南、山东等多地鏖战,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作战。因为表现突出,罗学书荣立一等功。

坐着闷罐车秘密到朝鲜

在战场上挖过坑道和战壕

 解放战争结束后,罗学书随部队一起驻守对台前线岛屿,隶属于华东军区。

1953年初,罗学书被提拔为连长,又受命带领各基层单位抽调的40名骨干赴朝进行实战体验。“团政委说是为了回来后能更好地把九连带好,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

1953年5月,罗学书踏上赴朝鲜战场的征途。在杭州火车站,他们坐上了一列装货的闷罐车。开赴前,兵站领导送罗学书和战友们时说:“这次送你们去朝鲜,是秘密护送,不能让美帝国主义知道,所以只能委屈大家了,用货车皮送你们,希望你们到朝鲜多打美国鬼子,为我们争气。”

▲罗学书获得的勋章

当夜,罗学书和战友们一路北上,三天后来到了与朝鲜接壤的安东(今丹东)。“我看见市民们忙于支援前线,给志愿军搬运物资,抢救从朝鲜送回来的伤员,还到处可以听到嘹亮的歌声‘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在朝鲜战场上,罗学书和战友们参加挖坑道、战壕,到前沿阵地观察敌情,了解敌人的布防情况,架设防空阵地等,并随时准备参加21军的战斗任务。

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结束,罗学书和战友们于8月回国。回到九连后,罗学书带领全连战士,日夜施工,基本完成了李家村沿海的海岸防御工事。不久,团指挥部让罗学书来到了甘兰镇地区的文王山施工打坑道。文王山是团部所在地的一座高山,山体以花岗岩为主,质地坚硬,满山都是石头,要施工打坑道,困难重重。

罗学书带领全连战士,不怕苦,不怕累,日夜奋战,一天打洞进度可达17米。但只凭苦干还不能解决一些技术难题。在施工中,最难解决的就是水钻头被卡的问题,而且在各施工单位普遍存在。

有一天,罗学书在水龙头下洗头时,偶然悟出了一个道理。他连头发都没有洗完,草草抹去水渍,立即到仓库外找了一只废弃汽油桶,在油桶下方打了一个孔,用皮管连接于铁桶和钻机之间,再把汽油桶架到钻机上方约30米高处灌水。这样桶内的水在压力下就可以不断流入钻头。

在现在看来可能并不新奇的技术,却在当时很好解决了施工中遇到的难题:不但挖掘进度加快,而且钻头和钻杆损坏率大大减低,为国家减少了大笔资金。

罗学书想出来的“土办法”,轰动了全团,还被上报到军委工程兵部,成为一次技术革新的典范。1953年底,罗学书被中央军委工程兵总部授予二等功。

1965年,罗学书调到南京军区工程兵团。当年,又开赴越南参加援越抗美,历时7年。1974年,罗学书复员到地方工作。

捐资修路建校

割不断的家乡情

2003年10月,已经离休的罗学书回到故里罗家岭。回到家乡,罗学书总想着为罗家岭做点实事。

罗学书在回乡的途中就留意家乡的建设。当时,汽车开进江家村地界,颠簸不断,路面坑坑洼洼而且狭窄弯曲。

村外的世界很精彩,就是引不进村里来。罗学书主动找村干部商量,计划修一条水泥路通到村外的主干道。罗学书一家带头捐资16万元。2006年,一条长1.4千米,宽4.5米的水泥村道修成,直通县主干道。村里的生猪等土特产可以通过这条路快速运到外面。

罗学书还注意到,当时家乡的发展已经滞后。苦于没有资金和技术,很多村民不知道劲往哪里使,路往哪里走。罗学书特意拿出9000元作启动资金,帮助村里一个贫困村民办起了养猪场。当年,这个村民的养猪场出栏了几十头生猪,淘到了第一桶金,很快就摆脱了贫困。也是在罗学书的指引下,江家村的生猪养殖成为当地特色,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殖户有3家,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养殖户有20多家。

罗学书发现,罗家岭大部分的劳动力外出打工,大多是留守老人和儿童,甚至有孩子辍学在家。罗学书又出资12万元,修复小时候自己念过书的“咸益小学”。“孩子就是我们的希望呀,这样一来,村里的孩子都能就近读书了!”

2010年8月21日,罗学书被衡阳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衡阳市首届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