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动态信息  > 衡阳动态 
不仅“有学上”“上好学”,衡阳市多措并举让贫困学子“成最好”
发布时间:2020-11-27 08:47      来源:掌上衡阳     浏览量:
字体:

“精准改薄”工程让衡东县洣水镇金花完小旧貌换新颜

去年考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黄兰毅同学一回到耒阳老家,都会去他的母校——衡阳市耒阳正源学校去看望罗湘云校长和他的恩师。他母亲病逝,父亲长年在外打工,家庭非常贫困,是国家的扶贫政策和学校的帮助,让他圆了“清华美院梦”。

教育扶贫能够让贫困家庭孩子掌握知识、改变命运、造福家庭,是最有效的精准扶贫。

自开展扶贫工作以来,在衡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市教育局党委始终将教育扶贫作为政治任务与头等大事,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确保贫困家庭孩子有学上、上好学,努力办好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全市教育系统将扶贫政策落实到位,把优质资源“投放”到地,用精准扶贫服务到家,点亮了贫困家庭的希望之光。不仅全市没有一个孩子因贫失学,而且努力让每个贫困家庭孩子都能接受优质教育,成为“最好的自己”。

将扶贫政策落实到位

让贫困家庭孩子“有学上”

“国家、省、市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扶贫助学政策,让每个贫困孩子‘有学上’,我们最重要的是将这些扶贫助学政策及时落实到位,将党和国家的温暖及时传递给每一位贫困学子。”衡阳市教育局负责扶贫工作的副局长马建新说。

衡阳市全面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各类资助政策全覆盖,按照资助标准及时、足额发放各类助学金、补助金。近四年来,衡阳市财政及各县财政共投入专项资金16.9亿元,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惠及学生192.8万人次。还出台建档立卡贫困生资助政策,保障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真正享受到免学杂费、免课本费、补助生活费等优惠政策。市政府还设立了“特困生专项补助”,每年由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予以专项资助。

为了将扶贫助学政策及时落实到位,全市各县(市)区可下了大功夫。

衡东县自主研发了“一键式”学生资助数据库管理软件系统,不仅将县教育局与扶贫办、民政局、残联等部门进行了数据联通,还可以自动纠错,轻松实现扶贫数据实时管理、动态更新。衡阳县投资创建了“学生资助及教育扶贫管理云平台”,打通了学生精准资助“绿色通道”。耒阳市研发了Excel数据录入匹配模板,有效确保了“识贫”的精准性、“扶贫”的全面性……

衡阳市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统计情况显示,目前全市共整理归集了71625名在校就读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并根据贫困家庭脱贫与返贫情况实行动态管理。

对因贫、厌学等原因辍学、失学的学生,衡阳市开展了“三帮一”劝学活动。针对不能随班就读但又不能到特校读书的残障儿童,专门开展了送教上门活动。耒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长直坚持为不能到校就读的残障儿童送教上门。衡阳县、衡南县、衡东县、南岳区、衡山县等县区也都开展了送教上门活动。

一系列的有力措施,确保了全市没有一个孩子因贫失学。

把优质资源“投放”到地

让贫困家庭孩子“上好学”

说起教育优质资源,首先就是要有一所好学校。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都能享受优质教育,衡阳市通过大投入,大幅改善了贫困地区学校办学基本条件。

近四年来,衡阳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38.8亿元,用于1332所义务教育学校、214所教学点的标准化学校建设及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大大改善。

走进衡东洣水镇金花完小,校园里绿树成荫,花香四溢。宽敞的沥青路,雄伟的教学大楼,高标准的塑胶运动场……是“精准改薄”工程让学校旧貌换了新颜。

说起衡东县的改薄工程、标准化学校建设等工作,县长徐志毅如数家珍:全县实施的2014—2018年全面改薄工程,投入4.6亿元实施“改薄”项目834个;2019年投资1.1亿元用于两类学校建设及购置教学仪器设备;2019年县财政拿出3000万元引进外面资金7000万元共1个亿推进教育信息化2.0建设,打造“湖南省农村网络联校建设示范县”……如今,你走到衡东县农村,看到最好的房子、最好的设施,那一定是学校。

耒阳市大市中学也是“精准改薄”工程的“杰作”。地面干净平整,建筑错落有致,设施一应俱全,整个校园改建一新。据耒阳市教育局局长张小勇介绍,目前,该市34个省定贫困村的小学(教学点)全部建成合格学校。

衡阳县教育局局长肖高登介绍,该县在加强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和标准化学校、寄宿制学校建设的同时,还开展了小食堂、小餐厅、小娱乐室、小澡堂、小宿舍等乡村学校“五小工程”建设。

“全面改薄”按照2014—2018年规划,衡阳市已全部完成1287所学校的改造任务,同时实现了每个乡镇至少一所公办幼儿园的目标。

优质的师资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核心。为此,衡阳市多措并举提高贫困地区学校师资力量。近年来,衡山县、耒阳市、常宁市、衡阳县、祁东县等县(市)区新补充的教师,均优先满足贫困村学校教师需求。2018年,全市通过公开招考、特岗计划、定向培养等形式补充教师2166名,并优先安排到贫困村学校任教。市教育局直属学校,蒸湘区、雁峰区、石鼓区、珠晖区每年都要派出一大批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

在市委宣传部部署和指导下,市教育局与各相关部门联合启动了百千万“艺术童伴”——留守儿童关爱工程,计划用3—5年时间,在全市创建百所以上农村留守儿童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培养1000名合格的专(兼)职艺术教育教师,培育10000名以上留守儿童各类艺术爱好者,全市将涌现更多像祁东启航学校留守儿童合唱团这样的乡村学校艺术团体,给乡村孩子送去温暖和希望。

这些“组合拳”,改善了贫困村学校的师资水平,极大地提升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确保了贫困家庭孩子“上好学”,就近接受有质量的教育。

用精准扶贫服务到家

让贫困家庭孩子“成最好”

教育扶贫不只是帮助贫困学子“有学上”“上好学”,更重要是根据他们的自身实际,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引领他们成才,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帮助整个家庭实现脱贫。

衡阳市通过政府、学校以及社会力量实施精准扶贫,最大限度地帮助每一位贫困孩子,尽量让贫困孩子的优点和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实理人生理想。

黄兰毅同学家住耒阳市长坪乡长坪村,母亲因病去世,家里非常贫困。为了给母亲治病,家里早已债台高筑。黄兰毅从小刻苦好学,成绩优异,特别喜欢绘画。正源学校校长罗湘云得知他家的情况后,免除了他上学的一切费用。“我觉得这孩子有美术天赋,不学美术太可惜了。”罗校长做孩子父亲的工作,并主动承担昂贵的学习费用。就这样,黄兰毅坚持学习美术,最后如愿以偿考进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衡阳市各部门各单位尽力为贫困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机会,让他们有最适合的平台学习知识,健康成长。

祁东县教育局局长王君辉介绍,该县在制定高中招生方案时,明确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实行中考加5分的优惠政策,在分配省市示范性高中定向招生计划时,对贫困乡镇初中学校提高3至5个百分点,大大提高了贫困家庭孩子就读高中的几率。

衡阳市各地每年都会举行一些大型爱心助学活动,帮助贫困孩子圆梦。据不完全统计,衡阳市近四年社会各界帮助贫困学子捐献爱心款达6000多万元,受助学生达8万余人次。

针对一部分学习基础不太好的学生,衡阳市全面实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各县(市)区实行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读优质中职学校优先录取,合理引导其选择就读学校及专业,并确保就业。今年,衡阳市中南科技财经管理学校面向全市招收1000名贫困学子,3年学费、生活费全免,并签订就业合同……帮助贫困家庭斩除“穷根”。

教育扶贫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让每一个贫困孩子享受到公平的教育、优质的教育,引导他们成长,培养他们成才,这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在教育扶贫的路上,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任重道远!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