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2020年,衡阳人民用众志成城的智慧和力量战胜各种困难,用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跨越所有坎坷,始终坚定前行。从今天起,《衡阳日报》推出“2020衡阳·年度热词——年终盘点特别报道”,从新闻热点中浓缩12个年度热词,展示衡阳这一年不负韶华、乘风破浪的深深足迹。
2020年,我市大力实施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现代产业强市和最美地级市的“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在产业链建设、园区升级、企业发展、要素支撑、营商环境、产业升级、人才引进等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以攻坚克难的“衡阳力量”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明显进步,开创了衡阳发展的新局面。
●2020年,将衡阳建设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支持衡阳建设现代产业强市上升为省委、省政府的决策意志,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上升为“省级战略”
●我市创新建立产业发展“链长制”,优势产业链重点项目加速推进,特变电工云集5G科技产业园、衡阳高新电商产业园、湘南湘西高新软件产业园、衡阳人力资源现代产业园、比亚迪车灯、杉杉奥特莱斯等项目竣工投产或开园
●28个省重点项目、11个省重大产业项目全部开工,均提前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万魔声学、华侨城、水口山铜铅锌产业基地等23个项目完成投资超时序进度,平均投资完成率达135%。283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95.92亿元、占年度任务94.9%,提高44.3个百分点
●目前,我市正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大力实施“一体两翼”发展战略,以建设现代产业强市为主抓手,着力实施“八大工程”、打造“八大基地”,重点瞄准生态绿色食品、轻工纺织、汽车、生物医药等14条产业链补链强链延链
●经济运行积极稳健,前三季度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1家,新增市场主体3850家,同比增长24.3%,增幅居全市第一
●衡山科学城始终围绕“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加压奋进,牢牢牵住抓项目、兴产业、强实体的“牛鼻子”,项目建设日新月异,“双招双引”成果丰硕,发展来势稳中向好
●白沙洲工业园区紧紧围绕“大智造、大数据、大融合”的发展定位,危中抢机,稳中求进,坚持引优引大引全,加快工业互联网、5G、大数据等项目的对接引入,高起点规划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松木经开区抓招商、推项目、强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工业经济逐步企稳,外经外贸稳步增长,科技创新加大投入,项目引进日益增多,项目推进持续加快,项目服务不断优化
●2020年,衡阳市企业发展“船山论坛”在东洲岛船山书院精彩续演,借论坛之力,为企业发展蓄能,为衡阳腾飞添翼。我市还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就企业发展问政于企、问计于企、问需于企,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1—11月,全市新增“四上”单位353家,同比增长187%,其中新增规模工业企业超过200家,创历史新高。全市市场主体达37.5万户,市场主体和企业总数均居全省第二
●前三季度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3.9%,比上半年加快1.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排全省第三
●前三季度,全市新增“四上”企业345家,占全省新增“四上”企业数的13.9%,较去年同期多增255家,位居全省第二。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长7.2%,比上半年加快1.8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5.7%,比上半年加快0.7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稳定增长
●“一江四水”治理成效显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过90%,地表水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到100%
●这一年里,我市提前超额完成“十三五”减排任务
●松亭污水处理厂三期建成通水,11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全部实现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危化品生产企业搬迁经验在全省推介
●省定29项河长制重点任务全面完成,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
●市城区公交车全部替换成新能源车,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15个尾矿库综合治理成效明显,轻中度污染耕地全部采取安全利用措施,严格管控类耕地全部进行种植结构调整或休耕
●完成国省反馈突出环境问题整改任务16个,办结省环保督察“回头看”信访件96件
●圆满完成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技术报告获全国二等奖
●积极推进禁捕退捕工作,湘江流域全面实行禁渔
●共有50个部门720项事项进驻衡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下辖的衡阳市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力度之大位列全省第一,为最大限度方便群众打下基础,也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衡阳成为承接产业转移“领头雁”积蓄力量
●衡阳市党政门户网站、“12345”政府服务热线进入全国20强,连续3年荣获“先锋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经验获全省推介……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有效举措,推动衡阳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衡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通过推行改革,实现无差别受理和“套餐”式受理,办事企业和群众跑动次数减少80%,获得感显著增长
●企业开办时间平均压缩至3天以内。300多项审批服务事项实现“一窗通办”,“一件事一次办”跨域通办获2020年政府信息化管理创新奖
●前三季度,各县(市)区、市直园区规模工业增速全面转正,12个规模工业主要行业有6个实现正增长,60户重点监测企业产值有20户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三产增加值增长2.5%,比上半年加快1个百分点。部分行业增长较好,信息服务业增长22.2%;快递业务量增长69.42%,排全省第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3.4%
●前三季度,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增速较上半年提升2.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三。重点领域投资稳步回升,三产投资增长18.7%,增速高出产业投资10.4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增长8.6%,増速比上半年提高4.2个百分点。生态环境、高新技术产业、民生工程投资分别增长29.5%、22.3%、13%。28个在衡省重点项目、283个市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分别达82.1%、81.3%,均超时序进度;11个省重大产业项目、8个省重大产品创新项目,分别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9.15%、118.6%,分别居全省第三、第四
●2020年4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正式启动“人才雁阵”行动计划
●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引进培育、紧缺拔尖人才集聚、青年人才培育和名家名匠铸造4大人才工程,引进和培育该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紧缺拔尖人才、技能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
●我市建立人才创新创业政策支持和风险补贴机制。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团队(人才)向各类创新平台购买科技创新服务,给予每家企业或团队每年最高20万元补贴。对高层次人才创办的企业,由于市场和政策因素导致经营困难的,每月给予人才个人或团队带头人1万元生活补贴
●我市还创新人才引进工作机制。从2020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亿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对经济发展有重大贡献的国内外顶尖人才团队给予最高1个亿的综合资助,让人才“大雁归巢”
●衡阳“人才雁阵”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全市已引进各类人才1.2万余人,其中国家级领军人才、省级领军人才60余人
●2020年,我市要素支撑强劲,全社会用电量一季度、半年均稳居全省第一,前三季度居全省第二;工业用电量增速二季度排名全省第一,一季度、前三季度均排名全省第二
●减税降费力度加大,统筹兼顾财税提质和惠企纾困,新增减税8.39亿元,减免养老保险4.8亿元;市本级设立2.03亿元解困资金;为企业提供担保贷款2.17亿元、贷款贴息1.28亿元
●2020年前三季度,我市举办银企对接63场,投放资金358.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9%,同比多增100.6亿元。全市争取国省预算内资金、专项债资金104.4亿元,支持项目416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