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上午,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长沙胜利闭幕。大会期间,衡阳市代表团全体省人大代表不负全市人民的重托,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共提交建议、批评和意见157件,数量居此次大会期间各代表团第二位,充分彰显代表风采,体现了衡阳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担当作为。
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衡阳市代表团认真履职,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围绕加快推进数字经济生态建设,代表们建议:将“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打造成为全省数字经济的核心承载地、创新引领区、产业集聚区和应用先导区,更好助力全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期间,要进一步提升“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的战略地位,成为与长沙“两山”战略、株洲“动力谷”等并列的省级重大产业平台。在省内人才支撑保障上给予大力支持,建立以市场为主导、产学研合作的产业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对省内外数字经济领域企业家、专家学者、科技人员到衡阳投资创业、科技研发给予各方面的支持和奖励,提升高技术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围绕医疗、教育、金融、公安、养老等,有序开放市场及各类场景应用,支持“数字经济走廊”的独角兽、瞪羚企业能够加快走向全国。积极参与数字经济的大型论坛活动,有效提升和扩大“数字经济走廊”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也为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高质量发展带来持续的知识流和技术流。
围绕发展油茶产业,全力打造“中国油茶第一强市”,代表们建议:充分发挥衡阳地处中南、西南、华中地区的中心,水、陆、空、铁立体交通网络健全,以及衡阳油茶产业基础好、质量技术设施较完备等方面的优势,在已有湖南省油茶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基础上,推动筹建国家油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南)项目。
围绕加快工业园区产业链、供应链建设,代表们建议:对工业园区锻造产业链、供应链进行顶层设计、规划、布局,大力推行“一链一策”行动计划和链长制。加大工业园区对科研投入,解决产业链中的核心技术问题,把产业链中的核心技术牢牢地掌握在园区自己手里。加快工业园区内产业链布局,大力支持一园一链,一园多链建设。大力倡导工业园区循环产业、循环经济建设,在园区内形成完整产业链。要建立园区空间规划体系,完善空间布局。
围绕知识产权工作,代表们建议:政府设立专利申请、维护及奖励专项经费;多部门进行联动,调动多方力量,将企业申报国家、省市科技、发改、经信等计划项目,在推荐、立项、结题等关键环节与是否申请或者拥有发明专利相挂钩,同时加大人才经费拨付力度。
围绕发展红色旅游业,代表们建议:出台红色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扶持红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等,将支持红色文创产业纳入“十四五”规划,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打造红色文化高地。重点支持红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在红色文化旅游重点项目资金支持的基础上,通过市场方式,或者设立红色文创专项基金、资金池,用于扩建、修缮、维护红色文化资源,也可以通过社会资本、互联网信贷、众筹等模式,扩大资金来源,鼓励开发红色文创产品,发展红色文创产业。搭建专业红色文创服务平台,加快红色文创与旅游互通互融。
围绕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代表们建议:全面落实我省《关于推动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优惠政策库,探索建设综合性信息服务网络,实现信息共享机制。积极构建返乡农民工创业金融服务体系,设立“农民工返乡创业投资基金”、“农民工返乡创业风险补贴基金”等,进一步优化小额担保贷款操作流程,扶持有前景的返乡创业企业发展。支持返乡农民工立足当地产业和资源优势创业,建设一批具有产业特点和区域特色的返乡创业园区,适当放宽入园门槛,帮助他们在本地产业链上找到创业定位。完善返乡农民工创业服务体系,提高农民工的获得感以及创业成功率。
代表们纷纷表示,回到工作岗位后,将认真传达、贯彻落实好此次省“两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鼓足干劲,以只争朝夕、锐意进取的精神,苦干实干,为衡阳实施 “三高四新”战略走在前、当主力,“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及深入推进“一体两翼”建设,推动衡阳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