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总结我市去年农村工作成效,研究部署今年必须完成的新任务。
全市粮食播种面积722.24万亩,产量达317.54万吨,为近年来最好。2020年,我市粮食、生猪、蔬菜等重要农产品实现稳产保供。据统计,我市常年种粮面积在30亩以上的大户有29358户。过去一年,我市以最强执行力扛起粮食生产大市责任担当,衡南县试验示范基地第三代杂交水稻双季亩产达到1530.76公斤,创造世界新纪录,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了衡阳力量。新五丰、信旺农牧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全面启动,新建、改扩建规模猪场344个,数量居全省第一,累计出栏生猪526.54万头,超出省定任务56.54万头。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有力。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生产基地认证加快推进,11家企业获得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认证。蔬菜种植面积达95.84万亩、产量220.13万吨,油菜、水产、水果等大宗农产品供销两旺。
我市农产品“两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位列全省第一方阵。2020年全市“两品一标”认证新增68个,认证总数达216个、企业总数达83家,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达到7个。我市坚持“一县一特、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重点发展“两黄两茶一花一果”(湘黄鸡、黄贡椒、茶叶、茶油、萱草花、蓝莓果),做优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全市油茶林面积447.21万亩,年产茶油6.98万吨,三产综合产值达219.17亿元,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地州市之首。并成功举办衡阳油茶博鳌论坛,顺利入选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中国油茶第一强市的步伐越发坚定。建立茶叶院士工作站,“南岳云雾”获评湖南省“精准扶贫四大区域公共品牌”。充分发挥祁东县黄花菜原产地优势,进一步振兴祁东黄花菜产业,“黄花菜不止于菜”项目获全国双创大赛一等奖,顺利出口加拿大。蓝莓果特色产业开始破题,衡南县洪山镇蓝莓庄园成为采摘打卡胜地。今年我市将继续创建一批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各类现代农业产业园。
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基本完成。累计完成5.85万个单位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清查核实资产总额89.12亿元,清查核实集体土地总面积2162.21万亩,确认农村集体经济成员599.2万人,成立集体经济组织2517个。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接近尾声,农村承包地合同签订全面完成,共签订129.32万户,全市农村土地承包证书基本颁发到位。农村宅基地改革稳步推进,村民建房申报程序及资料进一步规范简化,为村民办理不动产确权登记颁证打下扎实基础。
今年我市将继续实施市级农机购机累补政策。会议要求,各县(市)区要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和省级累加补贴的政策基础上,出台水稻生产机具累补政策。市级将拿出不低于去年的奖补资金,鼓励7个粮食主产县市对机械化育秧、机插、机抛等水稻生产机具进行累加补贴或机插机抛累加作业补贴。
今年我市将在加快恢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上打造新亮点,探索推动“家庭经营+集聚村”新模式。会议指出,面对去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广大休闲农业主积极转型升级,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在全国疫情稳定后,广大休闲农业企业抓住“五一”“十一”等黄金旅游时期,大力开展乡村休闲旅游。全市休闲农业接待人数、营业收入与上年相比,保持了稳定。会议要求,各地要加大工作力度,帮助休闲农业企业增强信心,以省四星级、三星级休闲农庄评定下放市县为契机,推动休闲农业规范、高质量发展。要以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省休闲农业聚集发展示范村等项目推动休闲农业集聚发展,并探索推动“家庭经营+集聚村”新模式。构建点线面同步推进、示范村和休闲农庄双轮驱动的休闲农业新格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