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动态信息  > 衡阳动态 
衡阳:“大雁精神”筑起“好人之城”道德高地
发布时间:2021-03-29 09:21      来源:掌上衡阳      浏览量:
字体:

一个好人带动一群人,一群好人温暖一座城。近年来,我市以“大雁精神”“大雁文化”为引领,奋进新时代,讴歌时代楷模、礼赞凡人善举、弘扬人间大爱,让好人善举道行天下、德润衡阳,推动社会文明与生态文明发展同频共振、相得益彰,衡阳正在形成情义之城、大爱之城、文明之城、好人之城。

“湖南好人”、祁东县启航学校校长陈亮伟为近4000名留守儿童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教育资源。

“只要我活着一天,我就照顾她一天”。无怨无悔照顾病妻26年的蒸湘区联合街道北塘村村民“衡阳好人”洪自美一句平实无华的话,诠释了相濡以沫的爱情和亲情。

………… 

网红的“好人”向善而行,有德有爱,用坚守、坚持、坚信做好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在日常中诠释了“大雁精神”筑起的“好人之城”道德高地 ,他们润物无声中感召和带动着周边的人们,推动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擦亮了衡阳“城市名片”底色。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民推进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评选机制常态化,将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相得益彰。截至目前,我市各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入选表彰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最美“衡阳群众”、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和抗疫英雄现场直播带货,为农特产品“代言”。 邱高桥 摄

“好人之城”城市名片

▲“文明创建五大行动  衡阳群众齐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学雷锋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启动现场

 “真的太谢谢你们了,推着轮椅,行李也比较多,要不是你们我真不知道怎么办了。”坐在轮椅上的老人一个劲的拉着“湖南好人”唐备战、王永红等“衡阳群众”志愿者的手道谢。这一幕是今年2月16日唐备战等“衡阳群众”志愿者,在衡阳火车站进站口做志愿服务时感人的场景。

近年来,衡阳建立了“四级纵向、两级横向”的身边好人推选机制,95万注册“衡阳群众”志愿者,打造了“北有朝阳群众,南有衡阳群众”“志愿之城”品牌,以 “大雁精神”开展“十个一”“好人之城”工程:建好一张网上好人馆、一批好人事迹舞台情境剧、一批好人公园、一批好人馆、一批好人文化墙廊、一个“身边雷锋·衡阳好人”品牌栏目、一支好人理论宣讲队伍、一系列好人评选帮扶褒奖机制、一张好人礼遇证、一系列好人交流活动机制,让衡阳形成了“学好人、赞好人、做好人”的浓厚氛围。

截至目前,匡兵、温琦华荣获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邓满秀、向文韬等31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15人荣登湖南好人榜,2379名上榜市级道德模范和“衡阳好人”,先后有12人入选中央文明办“好人365”封面人物。他们的感人故事,引起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宣传报道,也在全国聚集了一股点赞衡阳“好人之城”品牌的正能量。

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让好人有好报,不能让好人做了好事还受委屈、不能让好人流血流汗还流泪。目前,我市已建立健全了“好人”关心帮助机制,从物质和精神层面上全方位关心关爱先进典型。如:出台帮扶措施,在优扶、就业、入学等方面关心、帮助“好人”,让“好人”政治上得荣誉,经济上得实惠;每年为“好人”免费体检,进景区免费,免费乘公交,免费购买保险等。

从盆景到风景,从风景到风尚。目前,衡阳崇德向善的真善美“像空气一样”滋养着雁城大地,善行善举已深入城市肌理,并内化为这座城市独一无二的气质,共同筑起“好人之城”的道德高地,成为了衡阳城市一张亮丽的名片

“好人效应”滋润雁城

今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上,祁东县启航学校合唱团的周诗琪、张焱林、肖恩、陈雨馨4名留守儿童代表,与众多明星合唱了经典歌曲《明天会更好》。一时间,祁东县启航学校很快就成为网络热词,该校总校长陈亮伟也成为网红人物“好人效应”。

启航学校创办以来,陈亮伟将所有收入全部投入到学校建设和提高教职工待遇上,他出资2000万元筹建“留守儿童之家”,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及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建设了高标准的食堂。先后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和品学兼优的学生发放助学金和奖学金近300万元,帮助200多名贫困学生重圆读书梦。目前他已在祁东县4个偏远贫困乡镇创办了3所中小学和4所幼儿园,为近4000名留守儿童在“家门口”提供了优质教育资源。2020年12月,陈亮伟入选诚实守信类“湖南好人”,今年2月又获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好人”是社会良好风气的引领者,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众多衡阳“好人”用爱心善举,树立起一面面具有时代特征、衡阳特色的道德旗帜,展示着时代精神,弘扬着新风正气,为广大衡阳群众树起了道德的标杆。

近年来,我市以“文明有礼、诚实守信、互助友善、遵纪守法、创新创业、爱国圆梦”的“六好衡阳人”活动,唱响“小城大爱”的时代主旋律,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鲜活起来,形成了衡阳特有的“好人现象”“好人效应”。“好人效应”的影响力、感召力,犹如一盏盏明灯,照亮并温暖着衡阳人民砥砺前行。

同时,衡阳坚持把“六好衡阳人”宣讲评选作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等文明创建的必检“科目”,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实现了全覆盖,每年开展新思想、守初心担使命、好人事迹“三巡”“六进”活动3200余场次,做到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达200万余人次,成为了广大市民群众观看、学习的“活教材”,实现了公民思想道德建设“软任务”的“硬考核”。

一个好人就是一个正的“能量源”,一群好人就是一个正能量的“反应堆”。在雁城大地掀起了一股学习身边好人、践行公民道德的热潮,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自豪感,“好人效应”成为了最美的风景滋润着雁城

“好人文化”枝繁叶茂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塑造一方人的性格气质。衡阳之所以能在历史的潮流中历经磨难而不断谱写出新的辉煌,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博大精深的“大雁文化”“大雁精神”历史文化资源为一代代衡阳人提供了精神的源泉。

如今,走在衡阳的各条马路上,主干街道绿树成荫,礼让斑马线约定俗成。幸福社区、和谐街道,争做好人好事的氛围十分浓厚。走进乡村角角落落,一块块写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家风家训、脱贫攻坚政策等内容的展板跃然而出,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一个个乡风民俗、一件件乡贤事迹……文明乡风扑面而来,“文明之花”开遍乡野。

近年来,我市紧扣“大雁精神”“大雁文化”内涵,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打造“为国尽忠、为职尽责、为家尽孝”“孝、诚、爱、仁”的“存善心、行善举、当善人、有善报”“好人文化”,注重发挥身边“好人”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挖掘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学史明理、学史崇德,传承党史红色基因,成为衡阳市崇德向善的共识和追求。

2016年起,我市以“孝、诚、爱、仁”为主题,推行“四德榜”制度,作为培育道德“好人”文化滋养内涵。截至目前,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推出352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地)“好人善行义举榜”,为凡人善举“树碑立传”,突出“孝德”“诚德”“爱德”“仁德”立榜样树新风。大力挖掘乡贤文化,用乡贤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家风,培育文明新风,传承好人文化,传播主流价值,促进了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好人印象,好人现象,好人效应逐渐显现“好人之城”已成为衡阳市一张“烫金名片”。

衡阳“好人”诠释的是价值理念,凝聚的是道德力量,传递的是真美善举,彰显的是厚重文化意蕴。尤其是,我市凝心聚力培育“大雁文化”,弘扬“好人文化”,推进“好人精神”落地生根,激发了全市人民同心协力开拓创新,做好新思想政治引领,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讲好衡阳故事,在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扎实推进“一体两翼”建设,着力打造“五个中心”,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衡阳新篇章贡献力量。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