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动态信息  > 衡阳动态 
南岳游干班:三千游击干部从这里走上抗日战场
发布时间:2021-04-07 09:31      来源:掌上衡阳      浏览量:
字体: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在共同培养军事人才上,曾有过两次合作:第一次是1924年在广州共同创办了黄埔军校,第二次是1939年在衡阳共同创办了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

南岳游干班是国共两党共同培养抗日游击干部的摇篮,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成果,在抗日战争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39年1月24日,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简称南岳游干班)宣布成立。1939年2月15日,南岳游干班正式开学,由蒋介石兼主任,白崇禧、陈诚兼副主任,汤恩伯任教育长,时任八路军参谋长的叶剑英任副教育长。1046名从各战区抽调来的中级现职军官及其他人员,成为第一批受训学员。

游干班的训练内容分精神训练、政治训练和军事训练3大类24门课程,包括总理遗教、抗战建国纲领、国际形势、游击战争概论、游击政工、游击战争、民众运动等,中心内容是游击战争课。

当时,国民党上下对游击战相当陌生,大多数军官瞧不起土八路,对游击战也不屑一顾。叶剑英亲自为学员讲授《游击战争概论》这门主课,虽然每周只有两次上课时间,但每次都是听众云集,有时多达二三千人。一些第九战区的军官从长沙、衡阳赶来,甚至南岳各大庙的和尚也来听课。当课堂容纳不下太多人时,就在操场上大课。

叶剑英讲课深入浅出,见解精辟,实行启发式教学,提倡教、学、做合一。在讲授游击战争的政治工作与群众工作时,叶剑英用鱼与水来比喻军民关系,说鱼儿离不开水,军队离不开人民,学员们听了感觉特别新鲜。

叶剑英还确定星期日为“民运工作日”。每逢星期天,他将学员们分成若干小组,分途下山,到民众中去,走家串户访问,帮助群众做事,宣传抗日道理。这种教学方法,使长期脱离群众、甚至站在人民对立面的国民党军官耳目一新。

在第一期学员毕业前夕,叶剑英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这次演习在类似山地游击战环境的衡山丛林中举行。演习近似实战,学员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难以学到的真实本事。一名在演习中充当“假设敌”的学员队队长,原来是汤恩伯部的一名少将副师长,演习结束后找到叶剑英,感谢叶剑英几个月来对他的教育和帮助,称这次演习让他终生难忘。在训练班里,叶剑英获得了“备受欢迎的游击战争战略家”的赞誉。

国共两党在南岳合办三期游干班,共培养了3035名游击干部。叶剑英在游干班中,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博大的民族情怀、优良的品德操守,把游击战火种、民族统一战线火种、党的优良作风火种撒播到大江南北,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