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召开的我市今年第18次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通报了我市金融运行情况。一季度,我市金融主要指标实现“开门红”:贷款余额首次突破3000亿元大关,继续保持全省第二;存款保持稳定增长,较年初新增321.76亿元;存贷比稳步提升,3月末,全市存贷比为66.56%,同比提高3.52个百分点。
据市金融办主任刘乔华介绍,今年以来,我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亮点频闪”。一方面,重点领域投放增多。信贷资源向小微、产业强市及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倾斜。3月末,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62%,较年初新增37.24亿元;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加6.04%,较年初新增11.56亿元;涉农贷款余额1019.34亿元,同比增长12.8%,较年初新增43.43亿元。另一方面,银企对接成效明显。召开了高规格的金融服务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座谈会暨银企签约活动,共有129个项目达成贷款意向金额322.855亿元,现场签约授信金额74.75亿元。此外,惠企政策落实到位。金融机构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执行力度不减,一季度,全市金融机构累计办理续贷业务930户,涉及金额32.85亿元;办理展期业务298户、金额8.45亿元;延期还本798户,涉及金额10.1亿元;办理延期付息、减免利息户数203户,金额1674万元;新增首贷户1178户,贷款金额28.72亿元。
与此同时,全市推进企业上市工作“来势良好”。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扶持和推进企业上市的若干意见》,对企业上市的财政支持更有力、扶持政策更全面、上市服务更精准。依托产业链调度机制,企业上市辅导中心采取“一企一策”方式为拟上市企业提供专业支持。 通过与湖南证监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的加强沟通,我市已经辅导报备的企业(恒飞电缆)加快了上市进程。此外,金融风险防范“力度有加”。一季度全市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实现“双降”,地方金融监管进一步加强。通过县市区属地监管、信息系统非现场监管、聘请第三方中介参与现场检查等举措,对融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等开展分类监管评级,积极清退行业不良机构,先后取消了7家小额贷款公司业务资质,终止了3家典当行经营业务许可。
下阶段,市金融办将围绕保融资助发展、抓上市优结构、防风险守底线等方面持续做好金融服务工作。根据计划,将继续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银企对接活动,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加强跟踪和调度,确保全年信贷投放稳步提升;做好产业链金融服务,采取“一银行一产业链”服务机制,助推现代产业强市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利用债券、股权、基金等多方式融资,扩大直接融资规模;继续做好“船山论坛”路演企业推荐工作,积极推动股权投资基金发展,深入推进企业上市县域工程;继续扎实做好非法集资等涉众型金融风险排查、防范等工作,开展好处非宣传月等常态宣传教育,防范化解地方金融风险隐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