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今年4月底以来,湖南省和衡阳市先后释放了强烈信号:纠治“四风”力度不减、尺度不松,对歪风陋习露头就打、反复敲打。
先是4月27日,湖南省纪委监委公布了整治违规吃喝隐形变异“十严禁”,明确:违反者一律先停职检查再处理。第二天,衡阳市迅速召开会议,就学习贯彻省纪委监委出台的《整治违规吃喝隐形变异“十严禁”》纪律规定作出部署,要求以“产业项目建设年、营商环境优化年、干部作风建设年”行动为契机,对照“十严禁”具体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衡阳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作风保障。
今年以来,衡阳市作风建设不松气,纠正“四风”不停歇。市委确定今年为产业项目建设年、营商环境优化年、干部作风建设年,既是我市作风建设统筹推进集中整治的一个小高潮,也是一以贯之的延续。
坚守“节”点,以案促改反腐败
今年“五一”临近时,一个主要内容为7个“不得”的小长假提示,在我市党员干部中广为传播。
“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履行‘一岗双责’职责,驰而不息加强作风建设,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遵守作风建设与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和要求,着力营造文明节俭、风清气正的节日氛围。”发出提示的市纪委监委如此正告全市党员干部。
几乎与此同时,4月27日,清风衡阳微信公众号发布了3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的通报。
近年来,紧盯时间节点,净化节日风气,成为市纪委监委推动作风建设的重要手段。
在元旦、春节、“五一”等重要节点,市纪委监委通过印发通知、召开会议、制定方案、通报曝光等方式,早部署、早动员、早打招呼、早提要求,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不断积小胜为大胜,实现党风政风的根本好转。
既有预警,也见行动。
4月28日,为贯彻落实省纪委“十严禁”要求,市纪委监委组织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成立40余个督查小组,采取“点穴式”靶向督查、“即时性”抽查监督、“下沉式”暗访督查,对违规吃喝开展重点监督检查。
4月29日,市纪委监委本级2个督查小组赴各县(市)区开展督查,通过翻阅财务凭证、大数据碰撞等方式,发现少数单位存在拆分账目违规报销超标准公务接待、互换公函搞违规吃喝等问题线索。
今年元旦、春节期间,市纪委监委也曾组织8个明察暗访督查小组,聚焦“四风”突出问题,赴全市各级各单位开展监督检查。督查组深入全市机关单位、商场超市、酒店饭店等场所,紧盯公款旅游、餐饮浪费、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发放津补贴等十个方面的“四风”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督查组最终发现问题60余个,通报典型问题2期12起。
有的看似“四风”问题,实则暗藏腐败。比如,有的借年节假日,打着礼尚往来的幌子干利益输送的事情。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刘泽友在接受中国纪检监察报专访时曾指出,从查办的案件来看,腐败往往是“四风”量变转为质变的结果。所以,一体发现治理“四风”和腐败问题,统筹推进反“四风”和反腐败,通过查办一案,管住一片,才能避免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怪圈。
市纪委监委深化以案促改。一方面点名道姓通报或曝光,以发挥震慑警示效应。另一方面,在全市各单位开展廉政风险排查化解工作,晒出权力清单,排查各个岗位特别是关键部门、关键岗位等权力运行中存在的廉政风险点,督促完善制度,促进权力受监督、有约束。
今年3月,在查办了8起典型的蝇贪蚁腐案件后,市纪委监委制作警示教育片《铁纪护航——小鬼难缠》,目前共组织360多场、7000多名党员干部观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督促广大党员干部以案为鉴,进一步净化风气。
强化监督检查,从严监督执纪问责
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
“不得了啦!破塘湾里涨洪水哒…… ”5月21日12时10分左右,有群众在耒阳市长坪乡破塘村“网上衡阳”监督微群发出求救视频,视频中,村民房屋与农田在洪水中混为一体,形成一片汪洋。农作物被洪水淹没,村民家中水位随时上涨,情况十分危急!
耒阳市纪委微群办第一时间监测到该消息,来不及下派处置工单,就迅速联系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增谨,通报险情。乡村两级干部闻风而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组织救援。由于营救及时,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保护。
去年9月,按照省纪委部署,我市启动“网上衡阳”监督服务微信群建设,明确各县(市)区按照“一村(社区)至少一群、一户至少一人”的原则,建立“网上衡阳”监督服务微信群。通过建立“网上衡阳”监督服务微信群,切实打通监督服务“最后一公里”,构建“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 ”的监督格局。
“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稍有松懈便容易反弹回潮、卷土重来,监督检查时刻都不能放松。
尤其是今年3月以来,市纪委监委采取“纪委监督+部门监管”联合监督方式,深挖细查“四风”问题线索,高频开展对违规吃喝、收送红包礼金、超标准使用办公用房等重点问题的监督检查。
建立健全违纪线索交办机制。接到工作提示后,筛查问题线索,建立1本“四风”问题线索台账,对未办结的明确办理时限和要求,对已了结的问题线索,进行抽查抽看,确保“四风”问题线索件件有着落。同时,注重外部监督作用发挥。督促各级财政、审计、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强化职能监督责任,建立与税务部门沟通机制,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监管职责。
今年3月以来,市纪委监委组建18个暗访督查小组,先后对300余家高档饭店、私人会所等地开展暗访,发现问题线索21起、处理36人。
各县(市)区纪委也紧盯节点,创新方式,持续纠治“四风”。衡东县坚持惩和治相结合,建立公车监督管理平台和电子卡口公车运行轨迹疑似问题定期移送制度,实现对“四风”问题的常态化监督。耒阳市纪委采取“明察暗访+约谈提醒”的方式,深入各乡镇(街道)和市直机关单位,开展了两轮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专项监督检查,现场提醒和纠正问题30余个,约谈两个问题突出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
纠治“四风”工作,市纪委监委坚持“严”的主基调,坚持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失责必追究,聚焦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层层传导压力,推动知责明责、履责尽责。对违反“省委约法三章”的问题,一律先免职,后处理;对因管党治党不严,导致管辖范围内发生顶风违纪行为或“省委约法三章”问题的,坚决实施“一案双查”,倒查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领导责任。
坚持标本兼治,扎紧织密制度笼子
善除害者查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
只有扎紧织密制度的笼子,才能管住权力,为作风建设加上“保险锁”。
5月13日,衡阳市“干部作风建设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全体会议,明确“建立一个工作专班、召开一场推进会议、出台一系列配套方案、设立一批基层监测点、建立一个统筹机制、整治一批顽瘴痼疾、曝光一批典型案例、树立一批新风典型、制定一套考核方案、打造一个宣传阵地”等10项具体举措。《干部作风建设年行动方案》随之出炉,为我市织密作风建设制度之笼补上重要一环。
要狠抓执行落实、要加强“三重一大”事项请示报告、要大力精简文山会海、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案提出的11条具体措施,条条直指作风建设要害。
记者了解到,市纪委监委正着手印发《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政策汇编》,全面梳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方面的制度规定,将其中的162项具体文件汇编成册,发放到各级各单位。
时间倒推,近年来,我市在推动作风建设的道路上,一贯坚持标本兼治,强化制度建设立“本”,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严防“牛栏关猫”导致“四风”问题回潮。
今年3月,《衡阳市纪委监委关于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化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出台,对每一张公务接待票据、每一间办公用房、每一笔违规收送的红包礼金等都要逐一清理核实,对发现的问题,要求主动对照检查,引以为戒,举一反三,堵塞制度漏洞,补齐监管短板。督促财政、审计等职能部门修订完善奖励、福利、接待等制度,细化规范公务活动、公务接待、办公用房等制度规定,为持之以恒纠正“四风”提供制度保障。
今年2月,市委出台《关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一线、向群众身边延伸的意见》,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的主体责任,尤其是在换届选举关键时刻,对“四风”问题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去年6月,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和改进纪委对同级党委监督的意见(试行)》《关于加强和改进对“一把手”监督的十项措施》,市纪委监委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的六项措施》《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监督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十一条措施》,破解同级监督、一把手监督、八小时外监督难题,实现监督对象全覆盖、监督范围全天候。
……
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为我市从严执纪、狠抓作风建设提供了纪律依据,为从根本上铲除不良作风和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提供了制度基础。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