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科学组织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一体两翼”建设,积极成效持续显现。市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全市经济运行延续稳定恢复态势。
从供需两端看,市场运行稳中向好 1—4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3.5%,两年平均增长7.4%,比一季度平均增速加快0.3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长16.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8%。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4%,两年平均增长7.1%,比一季度平均增速加快0.1个百分点。市场销售恢复态势延续。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4.8亿元,增长24.6%,两年平均增长6.5%,比一季度平均增速加快1.8个百分点。按消费类型分,零售业零售额426.47亿元,增长23%;餐饮业零售额70.08亿元,增长39.8%。截至4月末,邮政业务总量和快递业务总量分别增长22.0%、37.7%。 从要素支撑看,发展动能持续好转 具体表现在:资金投入稳步增长。4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8.1%、13.6%,存贷比为68.0%,较上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1—4月,全市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33万美元,较一季度增加134万美元。民间投资保持良好增长势头,持续高于整体投资增速。1—4月,民间投资增长14.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用电数据平稳增长,全市全社会用电量58.65亿千瓦时,增长9.2%,较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28.53亿千瓦时,增长8.3%,较一季度提高5.6个百分点。 从发展后劲看,转型升级加快推进 新兴产业快速增长。1—4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46.3%、高技术工业增长37.7%,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长26.2%。与此同时,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29.8%,两年平均增长80.9%。新业态加快成长。1—4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大类行业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增长27.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30.7%;限额以上批零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销售额增长78.2%,两年平均增长21.6%。新产品增长迅速。1—4月,全市规模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光学仪器增长36.1%,智能音箱增长16.4%,高压开关板增长123.1%。 从质量效益看,提质增效成果显著 1—4月,全市新增“四上”单位63家,较一季度多53家,全省排名第3。企业效益也不断好转。1—3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76.8亿元,增长20.9%;利润总额19.38亿元,增长34.7%。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利润总额7.1亿元,增长26.5%。财政收入方面,前4月,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1.81亿元,增长23.0%,较一季度提高7个百分点。其中,地方税收收入37.69亿元,增长17.1%。 从民生福祉看,就业物价稳定向好 数据显示,1—4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4%,涨幅较去年同期回落2.6个百分点。民生投入不断加大。全市住房保障支出增长23.8%、卫生健康支出增长11.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7.0%、农林水支出增长4.0%、教育支出增长2.7%。在就业方面,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8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47.86%;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0.38万人,完成全年任务的44.16%;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3%。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