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我市14条优势产业链建设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产业发展的“黄金链”和带动衡阳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1—5月,我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同比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35.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增幅超过20%。
夏日衡阳呈现出产业项目建设的火热温度:6月21日,我市集中开工重大项目共120个,总投资408亿元,年计划投资150亿元。
项目“热现象”凝聚的“衡阳力量”成为我市建设现代产业强市的“加速器”,打造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今年以来,我市围绕构建“881314”产业发展格局,持续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逐季集中开工重大项目,已分两批集中开工项目222个,总投资94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51亿元,其中产业项目148个,占比66.7%。项目建设呈现出整体推进快于去年同期、产业项目推进快于其他项目的良好态势,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南岳机场扩建、特变电工5G科技产业园、水口山铜铅锌产业基地延伸产业、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等183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时序进度。全市在线办结项目数1865个、排名全省第二,项目储备家底不断丰实。
据了解,我市将今年确定为“产业项目建设年”,要求推动产业投资增长14%左右,引领带动全市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在衡省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完成率超过120%。实施200个以上市重点建设项目,年度完成投资700亿元以上,其中产业项目年度完成投资400亿元以上。坚持将5000万元以上重大投资项目作为稳投资的“压舱石”,力争全年新开工800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
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五链融合”的发展思路成为推动我市加快建设现代产业强市的“助力器”。
据悉,我市近日出台了服务项目建设保障措施,要求根据项目节点,加大协调调度供给力度,进一步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推进项目建设全要素保障:针对技术人才缺乏的共性问题,纺织服装产业链与南华大学、湖南工学院、衡阳技师学院等11所市内院校对接,在湘南纺织产业基地设立了“校企合作实训就业基地” ;努力夯实“链条”基础,“两图两库两池两报告”编制工作基本完成,531家产业链重点企业建立“一企一档”,8条产业链成立行业协会。紧扣产业链发展需求和制约瓶颈,针对性提供“链式”服务,恒飞电缆用地、衡阳运机部分厂房产权办证等多年难题得到有效解决;有力推动了水口山康家湾矿技术改造工程、“船山时间谷”钟表小镇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成功促成白沙绿岛产业园获批为株潭衡岳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
据介绍,我市正以“链长制”为新起点,不断增强产业链的韧性,提升产业链的水平,在开放合作中形成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推动14条产业链由“短”变“长”,由“弱”变“强”。
目前,生态绿色食品产业链衡南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核技术应用产业链白沙绿岛公司与南华大学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绿岛大道及综合管廊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有色金属及新型合金产业链集中开工10大项目;文化旅游产业链湘·江南温泉、南岳祝融小镇相继投入运营,南岳衡山研学国际营地项目成功签约;化妆品产业链与行业资深机构上海锦坤文化合作编制产业链发展方案;纺织服装产业链湘南纺织服装产业园被列入我省重点培育发展的3个纺织服装特色园区之一,签约企业55家、意向在谈356家;钟表产业链“船山时间谷”项目开工建设;眼镜产业链首开区标准厂房主体工程己完工;现代物流产业链华辰物流园一期即将开园营运,湖南红光多式联运物流中心项目码头提质改造基本完成;汽车产业链领湃动力电池、弘电三电智能制造项目分别有望7月底、8月底试生产;新型能源及电力装备产业链成立湖南省湘雁输变电产业服务中心;钢管及深加工产业链首创党建联盟,通过富余高炉煤气发电、工业制氧技改投资开辟了降本增效新路径;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促成中软国际、华胜天成、京颐集团等龙头企业签约落地;先进轨道交通及工程机械产业链规上工业企业超过30家;生物医药产业链同祺生物产业园计划8月底试产,恒生制药扩大生产制约性因素得到解决,将于8月份正式投产;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围绕打造7条子产业链聚集链上企业85家;电子信息产业链万魔声学第600万套产品正式下线,正在加紧项目二期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