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动态信息  > 衡阳动态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刘玲俐:用爱浸润,让折翅天使翱翔蓝天
发布时间:2021-07-01 09:46      来源:掌上衡阳     浏览量:
字体:

“什么——弯弯——在水边?”“船儿——弯弯——在水边……”6月21日上午,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学楼语训班传来了整齐而有节奏的读书声。记者透过教室的玻璃窗看到,一位神情专注的女教师正在给孩子们上语文课。每念一句话,女教师都要夸张地展示着嘴、舌、牙、喉的变化,以便让孩子们感受正确的发音。

这位女教师就是刚刚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刘玲俐老师。6月28日下午,刘玲俐老师光荣地走进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29日上午,她又在人民大会堂参加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

刘玲俐老师在特教老师的岗位上坚守了30个春秋,她将自己的爱全部倾注在特殊孩子身上,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守初心 给特殊孩子点亮希望

1973年,刘玲俐出生于衡阳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

小时候,刘玲俐隔壁有一位特别善良的阿姨,常常做一些好吃的给她和周围小朋友吃,还常帮她编好看的辫子。这个阿姨是个聋哑人,不会说话,也不认识字,交流起来特别困难。有很多次,阿姨用手跟小刘玲俐表达什么,但小刘玲俐不能理解,她就急得不得了,使劲地抓自己的头发,显得特别痛苦。那时,6岁的刘玲俐就萌发了一个念头:长大了当一名教师,要帮助聋哑人学习文化知识,让他们能像正常人一样交流,一样工作和生活。

▲刘玲琍老师手把手地教学生叠被子

初中毕业时,刘玲俐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她心中的梦更加清晰:她要用爱和真诚给特殊孩子点亮希望,成就他们精彩的人生。

1991年7月,刘玲俐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分配到原衡阳市聋哑学校(现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从踏上三尺讲台的那一刻起,她就把自己的一生与特殊教育事业连在了一起,与她的特殊学生融在了一起。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过一两年、甚至四五年的康复训练后,有些孩子慢慢可以开口说话了,有的孩子可以和周围人简单交流了……这对于一直陪着孩子们刻苦练习的刘玲俐来说,可能比孩子的父母更感到欣慰。

刘寒湘8岁才来学校接受康复训练,由于很少发声,声带非常僵硬。刘玲俐每天对她进行强化训练,通过几年的努力,寒湘走出了无声世界,不仅学会说话,还能和健全人正常交流了。后来,刘玲俐还鼓励她学习舞蹈,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入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成了一名出色的舞蹈演员。2017年8月,在庆祝中国与巴拿马建交的大型文艺演出中,刘寒湘随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登台演出,优美的舞蹈让全场观众为之震撼。演出结束后,刘寒湘给刘玲俐发来了信息:“刘老师,今天我的演出非常成功,感谢您!因为您才有我的今天。”看到信息的那一刻,刘玲俐喜极而泣。

“刘老师,您好!我自己开了一个理发店,收入不错,还带了一个徒弟呢!”在刘玲俐的手机里,至今保存着学生刘运良给她发的一条短信。这曾经是一个性格暴躁有轻微自闭症的孩子,刘玲俐对他倾注了大量心血,用母爱般的温暖把他一步步变成了阳光向上、热爱生活的年轻小伙。

……

刘玲俐是这群特殊孩子的点灯者,她守护着自己的初心,用大爱为特殊孩子们点亮了一盏又一盏“心灯”,照亮了他们人生的道路。

用真爱 助特殊孩子健康成长

30年的特校工作,刘玲俐年年当班主任。她已记不清多少次带着患病的学生去看病,记不清多少次自己掏钱为学生购买学习和生活用品,更记不清多少个节假日陪伴在这些孩子的身边。刘玲俐在点点滴滴的工作中,践行着党员的义务和教师的职责,引领孩子们健康成长。

▲刘玲琍老师利用周末时间去往偏远乡村,给不能来校上学的孩子送教上门。

一个雷电交加的雨夜,班上有个叫云亮的男孩得了“急性肠炎”,疼得在床上打滚,刘玲俐得知消息立即赶到学生宿舍,以最快的速度把小云亮送到医院。接下来的几天,刘玲俐白天上班,中午晚上去医院给小云亮送饭,一有空就骑着自行车赶去给他补课。没过几天,小云亮康复了。在从医院返回学校的路上,他对刘玲俐竖起了大拇指,并打出一句手语“你和妈妈一样,我爱你”。刘玲俐喜极而泣,把小云亮抱进了自己的怀里……

每天在路上遇到学生,刘玲俐会报以一个温馨的微笑,并先一步打出手语“你好!”;学生桌边掉下东西,刘玲俐会马上弯腰拾起交给学生;学生犯了错误,刘玲俐从不发火,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耐心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就这样,刘玲俐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感染着学生,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以老师为榜样对照、激励、要求着自己。刘玲俐所带班级的学生行为规范,学习成绩优秀,班级每学期都被评为“文明班级”,而刘玲俐也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

结硕果 让折翅天使翱翔蓝天

刘玲俐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特殊教育事业。

她先后担任了语文教研组长和语训教研组长,不遗余力地指导青年教师,在她的热心帮扶下,有近十名青年教师成为市级和校级骨干老师,而刘玲俐也被评为湖南省首届“芙蓉名师”。

▲刘玲琍老师带学生在校园里进行情景教学。

在从事听力语言康复教学时,刘玲俐自编了一套“舌操”,还与教研室一起编写了一套康复书籍,应用在教学工作实践中。她总结教学经验所撰写的《聋校语文教学应做好“三个转变”》等二十多篇论文在国、省多次获奖,并在特殊教育刊物上发表,在特殊教育领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刘玲俐在特殊教育岗位上辛勤耕耘了30个春秋,当看到自己的学生从懵懵懂懂到一天一天的慢慢进步时;当看到自己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和优良的品行,能够融入社会,堂堂正正做人时;当看到自己的学生踏踏实实地做事,真正赢得他人的尊重时,她感到特别欣慰和满足。

30年来,刘玲俐带了80多个学生,别看只是80多个,这比普通学校的800个,甚至8000个还带得艰辛。有很多学生是从幼儿时期带到高中毕业,从不会说话到开口说话……有30人顺利考上了大学,其中不乏天津理工大学、长春大学这样的一本院校。他们有的做了设计师,有的做了老师。没有考大学的,通过接受职业教育,有的做了糕点师,有的做了园艺师……学生们用自己的双手为社会作出贡献,跟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结婚、生子,拥有美好的家庭。每每看到这些,刘玲俐的内心充满了幸福。

坚守在特教这个特殊又平凡的岗位上,刘玲俐付出辛劳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这些年刘玲俐先后获得“感动衡阳十大教育人物”“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今年又光荣地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作为一名特教岗位上的共产党员,让这些特殊的孩子得到幸福,让他们的家庭得到幸福,这就是刘玲俐的初心和使命。她说:“今后,我将继续用爱照亮残障学生前进的道路,努力让每一位折翅天使翱翔蓝天……”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