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动态信息  > 衡阳动态 
上半年我市水稻机耕率达97.64%
发布时间:2021-08-30 10:02      来源:掌上衡阳      浏览量:
字体:

8月29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上半年,我市粮食生产农机化水平明显提高,共有38万台(套)(含排灌设备)投入各类农机具投入粮食生产。全市早中晚稻机耕面积约638万亩,机耕率达97.64%;机插机抛面积294万亩,机械栽植率达44.9%。

今年以来,全市农业农村部门围绕“粮食生产”目标,聚焦主责主线,做到生产计划早安排、技术推广早部署、增产措施早落实、技术服务早行动。其中,加大机具和作业补贴力度。今年,我市共有衡南县、衡阳县、衡山县、衡东县和常宁市5个县(市)被列为机插机抛作业试点县,省财政对每个试点县实施作业补贴资金200万元。试点县作业补贴面积实行北斗数据平台监控,明确要求每个县(市)机抛面积达1.5万亩以上。为确保项目顺利完成,各县(市)还出台了《机抛作业补贴试点县项目实施方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抓好农机具技术培训。为全力推广我市水稻机械化抛秧技术,全市今年来共举办各种形式的农机技术培训和现场演示60余期,内容覆盖机插、机抛、机防等各个环节,共计培训农机手约6000余人。7月份,各地分批次组织辖区内农机合作社参加机收减损培训会,引导农户和机手因地制宜选择收获时机、合适机具和机收方式。据初步统计,全市机收减损率普遍下降2-4%。

抓好新技术示范引领。为推动全市受污染农田改造工作,改善部分农田土壤出现酸化严重等“病症”,我市举行石灰撒施作业补贴试点项目现场演示会。现全市共完成石灰撒施作业面积2万余亩;针对秧田泥脚深、劳动力短缺困难等问题,衡阳县几家农机合作社联合研发了“新装备”轨道运秧机,真正达到“多快好省”的效果;常宁市在罗桥镇、三角塘镇、胜桥镇、庙前镇、西岭镇创办五个涵盖机械化育、插、抛秧核心示范区,建立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示范点,带动该市新型种粮主体开展早稻机育机插机抛秧社会化服务,推动了机插抛秧技术普遍应用。

抓好农机项目实施。2020年,衡南县和衡阳县分别被列入省级深施肥和深翻耕试点项目县。截至6月,衡南县推广机械化深施肥装置100台,完成同步深施肥面积4.1237万亩;衡阳县推广机械化深施肥设备36台,完成深翻耕面积4.4032万亩。在两个项目县的示范带领下,全市共推广机械化深施肥装置352台,完成同步深施肥面积11.1837万亩;共推广机械化深施肥设备94台,完成深翻耕面积8.6154万亩。

稳步提升机插机抛秧作业水平。今年上半年,全市新推广插秧机151台、抛秧机126台。全市水稻机械化栽植机械达3852台,其中插秧机达3665台、抛秧机187台。粮食生产农机化水平特别是机插机抛环节较上年有明显提高。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