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退出老年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动态信息  > 衡阳动态 
这五年,我书写了③丨有颜值!内外兼修气自华
发布时间:2021-09-23 08:12      来源:掌上衡阳      浏览量:
字体:

变化

五年前目标

生态更加优美,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低碳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资源能源得到高效利用,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五年后成绩

2020年,市城区空气质量首次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优良天数比例为92.1%;一江四水总体水环境状况为优,湘江干流11个断面水质年均值达到Ⅱ类标准,蒸水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13个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较2015年削减18%、28.8%、29.1%、12.4%、13.8%。新建垃圾中转站13座,完成18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930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乱排得到有效控制,全市县以上城镇污水处理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97.77%、90.01%。

深读

城市之美,是自然环境的不断改善,是城市文明的不断进步,更是城市品质、百姓幸福指数的趋优向上。

“十三五”以来,我市坚持城市发展与管理并重,举全市之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改善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坚持内外兼修,扮靓一座城的同时,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一座有颜值有内涵的宜居城市正款款走来。

外在美,绿水青山展笑颜

秋日的傍晚,夕阳的余晖映射在衡阳街头。住在愉景新城小区的黄女士带着孙子到家门口的蒸水河畔散步,呼吸新鲜空气。空气清新,水清岸绿,蒸水河沿岸如同绿色大氧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民。

近年来,衡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在生态文明建设、城市景观改造、人居环境提升等方面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现代新衡阳。

▲蓝天碧水,风景如画。

我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1856.36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比例为12.12%,建有35个自然保护地,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地14个;已建成森林公园10个、湿地公园7个、地质公园3个、风景名胜区4个,森林覆盖率达到48.2%;市城区湘江、蒸水、耒水三江汇流,湘江流经衡阳段共286公里,水资源丰富,绿水青山随处可见。

与此同时,我市按照“科学规划、精美建设、精致管理”的原则,持续推进城区“三清三建”(清违建、清垃圾、清管线,建路、建园、建绿)改造。随之而来,沿江风光带“亮化工程”、老城区“洗脸、清废、理线、治癣”等系列活动全面铺开;来雁新城、滨江新区等一批城市地标项目稳步推进;幸福河、松梅湖、酃湖公园、雁栖湖公园等4个黑臭水体整治取得成效;城区“三江六岸”沿河布绿、建园……这一项项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变得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宜居。

2020年,衡阳市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分别达到39.06%、42.62%、13.75㎡、85.16%,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如今,“三江六岸”日夜皆景,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成为常态。

内在美, 崇德向善润心田

如果说绿色生态是一座城市的发展底色,那文明就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和内在气质。一直以来,我市将提高市民的素质作为文明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中培养,在实践中塑造,在环境中熏陶,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放大文明创建的影响力,使市民素质在创建中得到提高和升华。

如今,走在大街小巷,斑马线礼让行人、红灯停绿灯行成为市民习惯,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中国好人”“湖南好人”“衡阳好人”被传为佳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衡州大地有力践行。

9月8日,55岁的“铁血战士”陶雄喜在衡阳市中心血站机采科完成了他第200次献血,他也因此成为衡阳200次献B型血的第一人。自2001年第一次参与无偿献血至今,他累计献血15万余毫升。这位心中装满爱的热血汉子,不仅是衡阳无偿献血事业的一张重磅“名片”,也是“衡阳好人”“衡阳群众”的典型代表。

▲出门有公园,健身舞起来。

为让崇德向善成为浸润百姓心田的一泓清泉,成为催人奋进的道德标杆,我市持续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活动,打造了新时代文明实践“衡阳群众”志愿服务品牌,切实提升了城市“精气神”。目前,我市已有百万余名“衡阳群众”志愿者、4666个志愿者团队,开展了18020场志愿活动,文明劝导、扶老助幼、爱心送考、治安防控、访贫问苦、助残救灾……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去年至今,就有陈亮伟等28人(组)衡阳身边好人入选“湖南好人”,其中邹晴等6人入选“中国好人”。

这些榜样人物,如同一支支闪亮的火炬,向社会传递着道德的无穷力量,让真、善、美开出璀璨的文明之花,让衡阳的美具体而生动、鲜活而有生命力。

访谈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鲁骥

生态环境保护,永远在路上

五年来,全市上下以更高站位、更新理念来谋划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污染防治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解决了一大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有效提升了生态环境“高颜值”,厚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

“国家园林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等重量级生态名片越来越多,规格也越来越高,衡阳正逐步从城市生态化大步迈向生态产业化。

生态环境保护,永远在路上。当前,我市正处在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全市生态文明实现新进步。

让我们携起手来,砥砺前行,不断开创生态环境保护的新局面,让衡州大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衡阳县岣嵝乡人大副主席  谭琛

在衡阳生活越来越舒适越来越自信

人以城为“家”,城以人为“本”。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我们既是行动者也是受益者。

近年来,衡阳人居环境建设驶入“快车道”,城市面貌明显改观,市民素质不断提升,城乡实现均衡发展。白天,街道一尘不染、交通井然有序,身穿红马甲的“衡阳群众”随处可见,干净整洁成为衡阳的新名片;晚上,呼吸新鲜空气,漫步湘江蒸水河畔、听取蛙声蝉鸣,满眼绿色尽收眼底。乡村掀起移风易俗热潮,纷纷建起村民文化广场,广场舞代替了棋牌。疫情期间的“最美逆行者”和“敲门行动”志愿者,来自于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平凡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家园越变越好,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既有亮度,又有温度,颜值与内涵并存的大城衡阳用实力担当起建设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任。作为一名普通市民,生活在这座城市感到越来越舒适、越来越便利、越来越自信。

手记

“内外兼修”成就城市之美

城市是市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这个家园美不美,不仅是面子问题,更是里子问题。近年来,衡阳越变越美,“衡阳蓝”“湘江绿”成为常态;公园、游园数量越来越多,品位越来越高;特色街道、小巷点缀其中,让城市更有内涵、更有温度。

外在之美,提升城市的“颜值”;内在之美,塑造城市的气质。街道边、公园里,保持环境卫生、维护良好秩序已成为公序良俗;商铺中、商场里,诚信经营、童叟无欺成为商家们的自觉行动;单位服务窗口前,热情接待、微笑服务,让市民倍感温馨;公共交通工具上,为老弱病残幼让座已成为大家的习惯……

我们不仅要让蓝天常驻、碧水长流、青山常在成为衡阳的发展底色,市民的文明素养,更是支撑美丽衡阳的点睛之笔、核心所在。“内外兼修”成就城市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才能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塑造城市气质,更好地谱写大美衡阳的魅力篇章。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