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后的衡阳,天气依然炎热。接近中午时分的猛烈阳光,一度让路上的行人变得寥寥。然而,在衡阳党史馆的党史学习教育交互体验馆内,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群,却是兴致高涨。许多省内甚至省外团队慕名来此参观,大多是因为这里推出的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沉浸式体验”。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在参观党史交互体验馆。■肖明 摄
与“狼牙山五壮士”并肩作战
狼牙山顶,在一个构筑完成的防御工事里,前方视野开阔,敌人密密麻麻,快速冲上来对我方开枪射击。在岩石掩体下,有四位队友在两旁,每位战士都举着步枪对着敌人射击。我瞄准冲上来的敌人,不停地扣动扳机,将敌人消灭。这时一颗子弹呼啸而来,我迅速躲于掩体后,子弹从耳边飞过。
很快,敌军派飞机轰炸,我们迅速俯下身体躲避轰炸,并用手榴弹还击敌军。 … …
这种体验的描述并非来自书本的摘录,而是一副VR眼镜还原了当年的现场,给记者带来的真实感受。6分钟的体验,让记者亲身感受到了当年五壮士的无畏与悲壮。当党史学习教育交互体验馆一名工作人员为记者摘下眼镜时,我却依然沉浸在刚才炮火连天的战斗中。
离开狼牙山,记者来到审问夏明翰的刑讯室。恐怖的老虎凳、各类惨无人道的刑具,破败的墙体。昏暗的环境下,一束光照进刑讯室,让人进入就有种阴森和紧张感。这一主题分别为:狱中坚守、入党回忆、英勇就义,其间运用了漫画、虚拟现实、三维声场、剧本舞台等最新科技手段,艺术再现了夏明翰烈士生命的最后三天。三封家书以动漫的形式展现,情真意切,让人簌簌落泪。
过去,人们很难将新科技与传统红色文化联系在一起。而如今,它们已经成为衡阳红色文化的全新载体。
“这个体验馆最大的特色,就是通过实景模拟、互动体验及实物展示等多种形式还原场景,沉浸式教育替代传统的说教,既能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也让红色文化变得有引力、有知识、有故事,这也是开发建设交互体验馆的初衷。我们希望通过更多创新的方式,更好地活化利用红色资源,让广大市民尤其是年轻人主动了解红色知识,热爱红色文化。”
衡阳党史馆馆长廖建萍如是说。
今年7月,衡阳党史学习教育交互体验馆正式开馆。展览共呈现四大主题:以“《永远跟党走》——云上衡阳影像序厅”进入展览语境,“《回望》——百年党史”开启穿梭党史故事的时空之门。以“《坚守》—— 狼牙山五壮士”、“《信仰》—— 夏明翰的最后三天”两个沉浸式情境展的英雄事迹作为代表,展现百年党史中千千万万真实的人物故事背后的革命精神,唤醒党员、干部“最初的记忆”。
这一创意属于自选动作
“两年前的新馆设计并没有党史学习教育交互体验馆这一内容,它的加设纯属偶然。”衡阳市党史研究室主任谢虹笑着说。
当时只是想在馆内做一些普通的展陈,再加入一些大数据而已。今年1月底,在一次会议中,她偶然听到一家科技公司在会上关于智慧党建的汇报,谢虹敏锐地捕捉到了新科技元素。于是她找到该公司,希望能尝试将当代先进科技,与丰富厚重的衡阳党史、红色革命精神、新时代强国复兴精神相结合。
两个月后,方案出来,谢虹觉得可行。于是决定修改衡阳党史馆原来的设计方案。任何创新都是有风险的。谢虹这一举动同样如此,有人提出质疑,有人觉得不变会更稳,更多的人是观望,谁也不知道这一改,会改出怎样的局面,怎样的效果。
而在谢虹看来:以高科技、沉浸式、情境化展示形式作为党史承载与传播的崭新载体,决定了展览的受众门槛更低、对于年轻群体的吸引力度更大。同时,所能荷载的内容体量更大,呈现形式更灵活。引导党员、学生、群众积极参与,亲身体验,让红色故事和文化自信代代传承,是展览最终价值所在。
在全馆的努力争取和各方支持下,新修改的方案得以实施。只是时间极为紧迫。当时离新馆开馆时间不到3个月。而所有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史料收集,脚本创作,画面绘制,电脑建模,音频视频调试等等。记者了解到,狼牙山五壮士这一主题总共6分钟,但却花费了2个多月时间,仅建模渲染就用了45天,脚本修改了十余次,四五个团队常常是通宵达旦同时作业。
历史不再只是停留在书本上
“这种历史与时尚的结合方式,对现在的年轻人很有吸引力。以往那种红色景点里,简单的讲解、参观,然后就结束了,好像除了来‘打卡’,什么都没学到。但在这里的沉浸式体验中,我们却是真切地记住了一些内容。”这样的“用户体验”,党史学习教育交互体验馆职工廖嘉玲和同事在开馆后的几个月听到过很多次。
“以前在书本中学过‘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但那种激烈的场面从文字上始终无法感受,这次体验让我更能体会到当时的那种惨烈,让我对英雄们更为崇敬。”祝融路小学的王同学是跟着爷爷特意来体验的。
“沉浸式”红色文化教育通过组织社会公众参与体验活动的形式,让历史不再只是停留在书本上、摆放在博物馆里,而是变成历史情景的再现和自己的亲自参与,使参观者更加刻骨铭心。市委党校城区科干班的一位学员颇有感触。
“红色文化传承教育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一些浮于表面、走马观花式的红色主题教育活动,难以在他们心中留下烙印。而‘沉浸式’红色文化教育方式则不同,它一改以往参观者被动参观接受教育的传统模式,而是通过还原历史某一个片段和场景,让大家主动参与其中,这样不仅让人有穿越历史、身临其境之感,更对红色文化加深了印象,提升了兴趣。”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一名老师如此评价。
截至9月25日,衡阳党史馆共接待400余家企事业单位,总参观人数7.5万余人,最高峰一天接待了19个团体。党史学习教育交互体验馆共接待0.8万人。
如今这里已成为全市党史学习教育的热门基地、党日团日活动的首选场馆、衡阳红色旅游的打卡地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