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动态信息  > 衡阳动态 
以高质量公共服务供给,共创人民“美好新生活”
发布时间:2021-09-29 08:40      来源:衡阳晚报     浏览量:
字体:

记者唐海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民生与每个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也始终是我们党最大的关切。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办好公共服务供给这些民生实事,要任务再多不怕多、实事再小不嫌小、推进再难不畏难,努力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报告提出,全面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供给,推动全市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关键词1

就业增收

【报告点击】全力促进就业增收,让在家的方便就业、在外的竞争就业、强者创业就业、弱者保障就业。让人民在劳动中创造财富,在奋斗中实现价值。

【具体举措】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让在家的方便就业、在外的竞争就业、强者创业就业、弱者保障就业,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着力提高劳动者素质,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让人民在劳动中创造财富,在奋斗中实现价值。

关键词2

社会保障

【报告点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成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具体举措】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全面建成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保基金监管工作机制,实现基金监管法治化、专业化和规范化。深入推进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提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水平。强化特殊困难群体帮扶,落实人文化关怀、个性化服务的帮扶机制。建设区域性慈善示范基地,着力打造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的“慈善之都”。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关键词3

文化

【报告点击】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大力推进城市品牌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具体举措】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推进城市品牌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坚持城乡共绘一张文明蓝图、共建一套文明标准、共育一支志愿队伍、共享一套文化设施、共轨一套推进班子,全域、全员、全面、全程高标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强传统文化和历史文物保护,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深入挖掘用好红色文化、船山文化、大雁文化、书院文化、工业文化等特色资源,保护和延续城市文脉。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推动市县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推进文化精品工程,积极发展文化创意、广播影视、动漫游戏、数字出版等产业,加快丰家洲等文化产业示范园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充分发挥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作用。大力开展文艺精品创作,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让人民享有更加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关键词4

生态文明

【报告点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让衡阳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大力发展绿色经济,让绿色低碳生活成为新时尚。

【具体举措】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打造“三江六岸”建设改造升级版,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建立全覆盖的生态环境管控体系,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共同解决区域环境突出问题,实施尾矿库污染治理工程和粮食主产区永久基本农田面源污染专项治理工程,落实生态保护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成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让衡阳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积极践行碳达峰、碳中和,全面推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能过剩行业加快出清,加快建立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和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深入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让绿色低碳生活成为新时尚。

关键词5

社会事业

【报告点击】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常态化推进民生实事“五心工程”,实施解决“学位、床位、车位、厕位”等问题的一批暖心工程……

【具体举措】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原则、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常态化推进民生实事“五心工程”,实施解决“学位、床位、车位、厕位”等问题的一批暖心工程,实施守护中小学生水域安全、百姓舌尖安全等一批安心工程,实施城乡“断头路”三年“清零”计划、房地产遗留问题化解、既有住宅加装电梯三年行动等一批顺心工程,实施老旧小区改造、绿化提质、智慧出行等一批舒心工程,实施小游园、小广场、小绿地建设等一批开心工程。完善再分配机制,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完善残疾人服务保障体系。落实国家人口长期发展战略,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实施三孩生育支持政策及配套措施,大力发展普惠性托育事业,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加快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