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部门至今还没有进驻政务中心。”
“企业反映,法院在审判行政官司时,有偏向政府的倾向。”
“个体工商户反映,xx局个别工作人员办理食品许可证时索拿卡要。”
……
9月24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三次会议对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及22个市直单位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评议。
17位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市人大代表,面对在座的几十个单位的“一把手”,就我市营商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讲观点,摆事实,当面锣,对面鼓,客观公正、辣味十足地“评头论足”,共指出营商环境方面问题102个,提出整改意见建议85条。
这次评议因为务实较真、敢讲问题的特点和一些创新的举措,而备受关注和好评。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创造力。”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秦国文说,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正在减弱,各地的发展竞争,已经由传统的资源、政策的比拼转变为优化营商环境的竞争,营商环境“软实力”已日渐成为发展“硬实力”;哪里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里走、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在哪里建、产业就往哪里聚,那里经济活力就强、发展就好。
2020年,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题询问,重点就园区体制机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产业链建设、项目用地、中小微企业融资、财政支持企业发展、帮助企业解决招工用工等问题询问,收到一些效果。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持续促进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决定继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评议,评议对象包括市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等24个市直单位,重点评议市场环境、政务服务、监管执法、法治保障等内容。
为了增强评议的针对性、有效性,5月17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评议动员会时,特地邀请省发改委党组成员、省优化办主任陈永实为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评议组成员、被评单位的有关人员,讲解优化营商环境法律法规和优化营商环境考核测评工作。
“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你觉得政府部门的办事态度、办事效率怎么样?”
为了搞好评议,市人大常委会成立6个明察组,同时还从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中抽调人员组成5个暗访组。
暗访一组主要暗访工业企业的情况,暗访二组主要暗访服务企业的情况,暗访三组主要暗访建筑企业的情况,暗访四组主要暗访个体工商户的情况,暗访五组主要暗访驻衡阳商会的情况。
今年6月至9月,在明察组全面调研的同时,暗访组也悄悄行动,采取“四不两直”的形式,深入企业、商店、个体工商户实地摸实情,听民意,共发现50余个具体问题,并在评议大会上有名有姓、原汁原味地反映出来。
营商环境关系千家万户,营商环境怎么样,老百姓最有发言权。为了问计于民,今年5月下旬,市人大常委会在省市主流媒体、衡阳人大微信公众号众等发布公告,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我市正在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评议,欢迎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提出意见建议。”
一份份民情民意通过电话、信件、电子邮件纷至沓来。
“我的钱被诈骗了,公安机关已经立案,但还没有结果,请督促他们加快办案进度。”
“我公司垫资修路,路已经修好,政府答应的钱还没有全部到位。”
对主动送上门的民情民意,市人大常委会评议领导小组办公室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对人民群众反映的具体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单位转交,督促他们办理;对反映的抽象问题,交给评议组研究吸收。
用满意率评价被评议单位的工作,是这次评议诸多创新举措中最引人瞩目的。
评议大会上,会议主持人、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段志刚当场宣布满意度测评结果。
以前,满意度测评结果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类别,现场宣布每个被测评单位每一种类别的得票数。这次进行了改革,用满意率来体现测评结果,满意率=(满意票+基本满意票)/参加投票的总人数。
“小改进,大效果。”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二级调研员刘红日认为,满意度测评时用满意票、基本满意票、不满意票三种得票数来评价,每个单位的每种得票数有差异,但差别不是很大,这些差异对单位的压力不是很大。现在,用“满意率”来作评价,拉开了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差距。这次测评,满意率最高为98.2%,最低为77.2%,真实反映了民意,给被评议单位传导压力,促使他们不断改进工作。
“指出问题只是前提,关键要是改进问题。”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人大常委会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工作评议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伍清明说,“我们正在汇总研究,国庆节后将召开交办大会,把审议意见和问题清单一起向被评议单位交办。市人大常委会将跟踪督办,要求这些被评议单位今年底前报告办理结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