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商粮局获悉,截至10月底,全市共收购粮食30.61万吨,其中早稻19.92万吨。
今年以来,我市以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为总揽,以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为主线,认真抓好了粮食的收购、储存、销售和产业化发展等工作。在粮食收购方面,逐步实现由政策性收储为主向政府引导下的市场化收储为主转变。为严守粮食质量安全底线,我市进一步完善了粮食质量溯源制度,在省内首创开发推广“衡阳市智慧粮安管理平台系统”,建立覆盖粮食收购、运输等全流程的二维码溯源系统,及时准确全面录入粮食检验结果,全链条、全过程强化监管,对收储的粮食实行购销双向溯源,坚决防止不合格粮食流向口粮市场。
为守住管好“衡阳粮仓”,我市组织开展了政策性粮油库存检查、政策性粮食购销领域专项巡察整治、“亮剑2021”专项执法行动等,并深入推进粮食储备安全管理改革,严格落实收储轮换计划。保证储备库存常储常新、质量良好,地方储备粮保持充足库存量。截至目前,省市县三级储备粮月均实际库存均达到规模库存70%。
与此同时,结合我市粮油资源优势和品质优势,大力实施“优质粮油工程”和粮油“百亿产业工程”,粮食产业强市步伐进一步加快。1—9月,全市粮油加工业总产值达111.6亿元,同比增长14.33%。
市商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做好中晚稻收购工作,坚决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底线。同时进一步优化推广衡阳智慧粮安管理平台,切实提高粮食收储销售全程管理科学化、智能化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