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委员工作室设立在社区居委会,将心理疏导引入法律服务中,妥善解决邻里纠纷;小区自来水管老化破裂,通过微建议为波及的236户居民更换新水表,解决了高楼用户用水难题;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战场,通过委托帮扶、拓展产业链等方式,帮助脱贫户实现稳步增收……
在衡阳,各级政协委员工作室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暖心故事天天都在发生,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仅赢得了口碑,也树立了履职为民的工作品牌。这些委员工作室分布在社区、学校、街道、企业等各处,成为政协委员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打通了委员履职的“最后一公里”。
委员工作室建在界别群众身边
近年来,衡阳市政协坚持把创建委员工作室作为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任务、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的创新举措和推动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的有效途径,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委员工作室运行机制,加强了委员与界别群众的联系服务,延伸了委员履职触角,激发了委员的履职热情,打造了政协工作亮点,扩大了政协组织影响。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政协委员要更好联系和服务所在界别的群众。”作为政协工作新的着力点,市政协不断拓宽委员联系群众渠道,大力推进政协委员工作室全覆盖,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协委员工作室建设的实施办法》《委员工作室建设指南》,围绕界别群众所需所想所盼,结合委员和界别的专业优势,为老百姓提供专业服务,让界别群众有困难能找、有诉求能说、有建议能提,以实际行动践行总书记的嘱托,让政协委员更好地“从界别群众中来、到界别群众中去”。
今年5月28日挂牌成立的衡南县车江街道委员工作室,是该县首家以街道为主体的省市县三级委员工作室,共有委员12名,来自行政管理、农业、科技、经济、教育、民主党派等界别;9月1日,珠晖区苗圃街道委员工作室、东阳渡街道委员工作室揭牌,至此,珠晖区10家区级政协委员工作室全部建成投用......
随着越来越多的委员工作室出现在基层、出现在老百姓家门口,委员工作室已成为政协委员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纽带。在工作机制上,各级政协委员工作室积极创新,坚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强三级政协联动,推动政协云各项履职功能全面运用,充分运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社区等渠道,拓展委员工作室联系服务群众的深度和广度。
目前,全市共有线上线下委员工作室各327个,参与委员达2800余人,实现了乡镇(街道)、政协委员、线上线下“三个全覆盖”,工作经验被全国政协推介。
线上线下走在服务群众的最前端
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各个委员工作室都有各自的定位和特点,在经济、法律、文化、医疗健康等领域都各有擅长,能够为老百姓提供特色专业服务。借助委员工作室平台,委员们充分发挥自身特长,让群众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走在了服务群众的最前端。
“沉下去”了解社情民意,倾听基层的声音;“浮上来”在政协平台上建言献策。肖跃莲委员工作室就是这样的优秀典型。肖跃莲委员定期接访,及时调研,迅速反映并跟踪结果,使得群众反映的各项问题均得到有效解决,这样的履职既接地气,更有底气,号得准“脉”、开得好“方”、治得了“病”,见效比较快。
设在蒸湘区法律援助中心的龙斌委员工作室,结合法律援助工作,通过线上线下免费为来访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已累计接待来电、来访群众100多人次,涉及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婚姻家庭纠纷、农民工未签订劳动合同、失业保险等权益保护、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等方方面面问题;
民盟界别委员工作室在石鼓区向阳社区正式挂牌成立以来,累计提交了《建议免费为建档立卡贫困儿童接种疫苗》《建议我市尽快出台<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管理办法>》等40余条紧贴民生的社情民意信息;
刘晓琼委员工作室联合衡阳爱尔眼科医院医疗队,义务开展2000余场防盲筛查,免费为37000余名群众进行眼睛普查,开展中小学生近视防控活动近600场,为我市近18万名中小学生建立视力发育档案……
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全市线上线下委员工作室共接待群众31000多人次,收集、整理群众意见、建议4700多条,形成社情民意信息1980多条,向群众讲解政策、解答疑问、提供咨询近570场次,赴基层社区送医疗、科技、文化等服务300多批次,一大批老百姓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了解决,让老百姓真切地感受到了“政协离自己很近,委员就在身边”。2020年,湖南首次开展示范性政协委员工作室评选,我市有10个委员工作室上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