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图书馆新馆建设是全市上下高度关注的民生项目,历经多年,即将向市民开放。为了解新图书馆建设背后的故事,记者专访了市政协委员、市图书馆馆长刘忠平。
记者:市图书馆新馆建设进展如何?何时正式开放?
刘忠平:市图书馆新馆2013年立项,2014年7月动工,2015年10月主体完工后因故停工,2018年复工,2021年12月24日交付。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响应市民期盼,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多次调度,相关各方齐心协力,新馆建设得以快速推进。新馆将于2022年1月1日试开放,4月23日正式开放。
记者:与老馆相比,新馆有哪些亮点?
刘忠平:市图书馆开馆服务于1921年1月1日,是全省唯一成建制保留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地市级公共图书馆,主要负责收集、整理、保存、开发、利用和传递文献资源,开展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衡阳图书馆已有百年历史,1999年以来连续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在全省居于重要地位,在全国有一定影响。近年来,馆舍狭小、设施陈旧、资源匮乏的问题日渐突出,衡阳人民迫切需要一座大型综合性的现代化图书馆。
新馆位于回雁峰南麓,南临衡州大道,西靠蒸阳路,总建筑面积2.59万平方米,集学习阅读、信息交流、文化休闲等功能于一体,设计藏书100万册、阅览座席1200个。建筑外观为中式传统风格,内部空间满足现代公共文化服务需求,重视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计,体现对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关怀。
在我看来,新馆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位置更优越,处于衡阳城市原点,周边有17条公交线路,交通极为便利;二是环境更舒适,建筑整体融入南岳第一峰景区之中,营造出“在公园中读书”的意境;三是布局更科学,采用现代图书馆大开间、大通透布局,更加方便读者利用;四是功能更完善,文献借阅等传统服务得到优化,数字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还设有24小时自助服务区,对青少年具有更强的吸引力,老馆停车难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五是面积更大,开放区域面积是老馆的5倍多,可陈列的纸质文献更多,报告厅、展览厅、观影室、数字体验室等一应俱全,读者自修空间、公共活动空间更足。总体来说,衡阳图书馆新馆将带给大家全新的、也许是大家想象不到的阅读体验。
记者:很期待新馆全面开放,请介绍一下明年元旦新馆试开放期间市民能够体验哪些内容?
刘忠平:市图书馆新馆可谓是科技感满满,试开放期间,市民可以体验四座瀑布流电子借阅机、朗读亭、24小时自助服务区、报刊阅读区、图书借阅区及多功能报告厅等内容。其中,24小时自助服务区亮点颇多,这里24小时开放,办证、检索、借书、还书、续借等服务全自助,不但可以借阅文学类、少儿类和综合类图书,还可以体验一把“智能书架”的找书导航功能。
记者:请问衡阳图书馆新馆怎么定位,事业发展有什么目标?
刘忠平:市图书馆已经明确“四个中心”定位,以打造湖南一流、全国知名图书馆为目标,大力推进衡阳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区域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中心。文献入藏将重点关注湘南地区,文献服务将惠及更多百姓。二是全民阅读终身教育中心。我们将不断改进服务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方面注重培养少年儿童的阅读习惯,努力满足残疾人、老年人、进城务工者等的特殊需求;另一方面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背景人群打造终身教育服务品牌。三是区域图书馆网络中心。我们将在尽快建成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四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衡阳图书馆作为区域中心图书馆的主导和牵头作用。四是区域文化学术交流中心。我们将在进一步优化基本服务,经常性开展讲座、展览、诵读、分享等阅读推广活动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学术报告、学术研讨、学术交流等活动,为文化学术界提供互相交流的平台。
记者:新馆即将开放,您有什么感想?有什么话想对市民说?
刘忠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衡阳图书馆新馆建设几经波折,终于修成正果,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离不开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市城建投及施工单位的辛勤付出,对此我们心存感激。我们将以新馆开放为契机,努力提供一流公共图书馆服务,在衡阳加快建成名副其实的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进程中作出积极贡献。
值新馆即将试开放之际,我们也温馨提示市民,前往市图书馆新馆前请带上身份证和口罩,严格遵守新馆的防疫措施,爱护公共财物,听从管理人员指挥。目前,新馆还在积极布置中,试开放期间可能还会有服务不到位的地方,请市民多体谅,多提宝贵意见,我们一定会认真吸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