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动态信息  > 衡阳动态 
2021衡阳年度关键字:责丨爱与责任,温暖雁城
发布时间:2022-01-07 10:11      来源:衡阳日报     浏览量:
字体:

说文解字


责任,是职责与任务,也是使命与担当,是岗位对个体的职业要求,也是个体对自身的承诺。

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同时也是检验责任感的考场。2021年,国内多地相继发生疫情,湖南省内也发现关联及本地病例,为了更好地筑牢全市人民的生命保障,我市疾控、医疗、基层一线等社会各界的干部职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担责任,奋力拼搏在抗疫一线,用爱与责任温暖一座城,交出了一场年度疫情防控工作的圆满答卷。

 亮 点 回 顾 

亮点1

衡阳市疾控中心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白+黑”“5+2”连续作战,加强核酸检测和风险排查等,全面完成新冠疫情防控任务。截至2021年底,全市累计完成核酸检测421万份、各类冷链监测标本7.6万份和各类外环境监测标本2.8万份。累计排查管控各类涉疫风险人员和境外返衡人员2万余人。

亮点2

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全市对278家预防接种门诊提升了接种服务能力,建设方舱接种点49个,接种台总数达到1081张,日接种能力最大达到18万剂次。截至2021年12月12日12时,衡阳市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000.61万剂次,未发生一例严重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重点事件回顾

2021年3月27日,衡阳首个方舱式新冠疫苗临时接种点启用。

2021年5月16日上午,衡阳智电客车联合南华大学研发的全国首台纯电动疫苗流动接种车在珠晖区茶山坳镇堰头村投入使用。

2021年6月2日,衡阳智电客车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南华大学设计研发的恒天智电纯电动疫苗接种车远渡重洋运往沙特。

2011年8月1日,市卫健委紧急抽调20名医务人员组成医疗队,赴张家界参与该市全员核酸检测工作。8月7日,又有20名来自市、县两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主动请战,驰援张家界开展流调溯源工作。于8月25日圆满返衡。

2021年8月3日,由衡阳12个县(市)区42家医疗机构200名医护队员组成的医疗援助队迅速集结,星夜驰援株洲。于8月13日圆满完成任务返衡。

截至2021年12月12日12时,衡阳市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000.61万剂次,成为湖南省第三个接种超千万剂次的市州。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仍未散去,新的疫情传播链条一次又一次让人们绷紧神经。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反弹的形势,我市多次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对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再加压、再推进、再部署。

为了早日走出疫情阴霾,社会各界全力以赴,勇担责任,坚守岗位。逆行驰援、爱心捐助、检查登记、政策宣讲、助力流调、带头防疫……大家只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共克时艰,全力守护家园。

携手抗疫“衡”给力

面对卷土重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市在积极做好本土疫情防控、有效阻击病毒的同时,紧急组织医疗、疾控战线的“衡阳群众”志愿者驰援河北、甘肃、张家界、株洲等地,为当地抗疫工作服务。

2021年1月,市疾控中心主管医师李解生驰援石家庄,参与当地抗击新冠疫情工作,在当地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中,哪里有需要,李解生就服从指挥,战斗到哪里。“作为疾控人,阻击疫情是我的天职,我会竭尽所能,不辱使命,保证顺利完成任务。”李解生出征前说道。

去年11月,衡阳市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科科长任琼、寄地结防科周美艳两位同志巾帼不让须眉,如同一朵铿锵玫瑰绽放在驰援甘肃天水的抗疫战场上。她们不畏风险、不怕艰辛,高强度、高密度、高精度地开展流调排查,精准分析,全面掌握病毒可能扩散的轨迹情况。因表现突出,两位同志还得到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书面表扬与感谢。

▲2021年8月25日,驰援张家界的衡阳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回到衡阳。

市中心医院的李建军今年50岁,是湖南省核酸检测支援张家界的队员。为了加快核酸提取进度,他自告奋勇报名参加了这个危险的任务。面对同事的善意劝说,他回答说:“我经验丰富,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大家不用担心。”

▲2021年8月12日,衡阳支援株洲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平安返回衡阳。

选择“逆行”,并非生而强大,只因怀揣责任。面对疫情,“逆行者”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防控工作经验,坚守在战“疫”第一线,扛起了守护一方的责任,用实际行动展现了疾控人“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

全力以赴筑防线


在衡阳的疫情防控一线,也活跃着一群坚守的奉献者,他们用爱与责任筑牢了全市人民健康的生命防线。深夜PCR实验室里,检测医师通宵达旦地配制试剂、手工加样、核酸提取、基因扩增,他们不惧“亲密接触”病毒的风险,即使工作几个小时下来常常被密不透风的防护服闷得全身湿透,也仍旧坚守岗位,保障了市民24小时的核酸检测;在衡阳市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定点收治医院,医务人员白衣执甲,勇敢逆行,他们日夜奋战,以大无畏的勇气和艰苦卓绝的努力,剿灭病毒,守护了患者健康;在追踪病毒的过程中,衡阳市疾控人员及时发布官方消息,认真细致地织牢了防控信息网,及时锁定确诊患者、密切接触者的“蛛丝马迹”,为市民排除风险;在基层一线,广大社区工作者既当疫情防控的“守门员”,又当疫苗接种的“宣传员”“疏导员”,用辛劳和坚守、奉献和汗水,驱散疫情之下的寒冷和阴霾,传递着满满力量和温暖……

▲去年7月,衡阳市中医医院护士刘美丽(右)顶着烈日坚守在预检分诊,当好医院第一道关口的“哨兵”,筑牢防疫屏障。

2020年12月,我市全面启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截至2021年12月12日12时,衡阳市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000.61万剂次,成为湖南省第三个接种超千万剂次的市州。全民免疫的背后,医务人员承担着大量繁重而又极度危险的工作。

▲莫运慈(中)在疫苗接种点为接种队员培训。

去年,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莫运慈多次带队出征,奔赴我市临时接种点,为市民安全有效接种保驾护航。无论是烈日当头,还是大雨滂沱,她放弃周末和休息,坚守疫苗接种一线。“性命相托,职责所在。”在莫运慈眼里,疫苗接种是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工作,作为一名医护人员,为全民健康义无反顾、坚持到底就是她的责任。

为了全力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去年5月,石鼓区潇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主治医师廖俊杰和同事们天天守在疫苗接种点,做医疗咨询技术指导工作,为需要接种的人答疑解惑,同时做好群众的心理疏导工作。曾有一个月,廖俊杰每天早上8点开始上班,一直忙到晚上9点才下班。好几次,当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时,已经是晚上11点多了。才刚刚上床,又接到上级电话,告知有人刚从外地回衡,需要做核酸采样。廖俊杰就又急匆匆地赶回单位,带上采样工具,等到忙完再回到家时,已经是第二天凌晨四五点了。当问及身体能否受得了时,廖俊杰回答:“这是我的职责所在,作为一名医生,在全国上下一心共抗疫情时,吃这么点苦受这么点累,算不了什么。”

廖俊杰是基层医疗工作者护航疫苗接种工作的一个缩影,其实在这项工作中不仅有医务人员忙碌的身影,在测温、预检、留观、引导、宣传等环节,随处可见还有“衡阳群众”志愿者暖心服务,让我们也看到市民们的责任与担当。去年6月,18岁的邓鑫在高考毕业后自愿来到蒸湘区新冠疫苗流动接种点,参与接种人员接待管理。“疫情防控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健康,来当志愿者我很开心。”在他眼里,能以绵薄之力为疫苗接种贡献志愿力量,既充实又有意义。

没有一个寒冬不可逾越,后疫情时代,全民都在各自的“疫线”上坚守初心,像一簇光簇拥另一簇光,凝成团、聚成火,共同抵御凛冽寒风,向市民传递着温暖、播撒希望。而每一个“战场”都不普通,构筑成了疫情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