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动态信息  > 衡阳动态 
2021衡阳年度关键字:优丨筑巢迎凤栖,花开蝶自来
发布时间:2022-01-13 08:55      来源:衡阳日报     浏览量:
字体:

编者按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在历史坐标系中,这一年注定将留下极其特殊而重要的印记。

回首衡阳这一年,建党百年的“热”、三强一化的“化”、营商环境的“变”、重点改革的“新”、园区发展的“好”、城乡提质的“品”、民生福祉的“善”、抗疫一线的“责”、衡阳群众的“爱”,成为了全市上下辛勤耕耘一年的生动写照。为此,衡阳日报推出“2021衡阳·年度关键字——年终盘点特别报道”,敬请垂注。

▲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

记者向吟吟

说文解字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一样,须臾不可缺少。哪里环境好,企业家就“飞”到哪里。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唯有不断创造新的制度优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才能不断增强竞争力。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衡阳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一直在路上。

亮点数据回顾

亮点1

2021年1—11月,全市共实现内联引资项目1436个,实际到位资金795.28亿元,同比增长30.89%;实际使用外资1406万美元,引进了“三类500强”项目18个,项目总投资额203.1亿元,引资额184.1亿元,其中江西铜业铜材加工生产线项目为“首次入湘”项目。

亮点2

截至2021年12月10日,全市市场主体总量433884户,净增市场主体52439户。截至2021年12月,我市承接产业转移企业数量已达到861家。

亮点3

全市“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已经实现四级全覆盖,直通2769个村(社区),政务大数据中心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共汇聚数据10亿余条,汇聚各类证照数据133.3万条。

重点事件回顾

5月12日,我市出台相关方案,要求推进工业企业“原地倍增”计划,做强大企业,培育“小巨人”,着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奋力擦亮“衡阳制造”历史名片。

7月29日,我市首个不动产智慧抵押登记试用网点在市农村商业银行投入使用,也正式拉开了我市不动产智慧登记的帷幕。“智慧抵押登记”正式上线后,企业和群众可直接在银行进行线上抵押贷款申请,全程无纸化、零材料,系统自动进行审核和登簿,抵押人可在手机端自动获取电子登记证明,自动接收放款。整个过程,仅需提供身份证明,从申请登记到放款只要6分钟。

9月,为建立健全各行业领域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进一步提高全市安全生产治理水平和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我市对市安全生产委员会组成人员进行调整,并成立11个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这是我市在进一步理顺安全生产综合协调和分工负责工作机制,强化安全生产政府领导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9月17日上午,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审议《衡阳市重大项目建设“五制一平台”实施方案》,10月,衡阳市制定推出了《衡阳市重大项目建设“五制一平台”实施方案》。“五制一平台”包括备案监督制、承诺兑现制、规模榜单制、清单管理制、现场观摩制、“云调度”平台。

9月23日,2021湖南省(南片区)“首厕过关制”轮训在衡阳正式开班,首期来自衡阳七县(市)五区的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各乡镇及部分启动改厕的行政村三级干部等参加培训。这标志着厕所革命“衡阳模式”通过研学产品化思路走向全国的行动正式启动。

10月1日起,市发改委、市住建局联合出台的《衡阳市前期物业服务收费管理细则》正式实施。《管理细则》对业主投诉较多、最关心的如空置房物业费如何收取,如何推动物业服务与物业收费相匹配,如何解决业主自购车位停车服务费较高等问题予以了重点解决。

10月28日,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召开新闻通气会,向与会媒体通报市道安委为加强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推出的“十项措施”——全面实施“安全监管员”派驻机制;全面落实“三个必须”把关环节;全面整治“混凝土”运输市场;全面整治“渣土”运输秩序;全面整治“问题校车”运输乱象;全面打响“治超治限”雷霆风暴;全面推进“戴帽工程”提质创优;全面实施“两站两员”实体化运转;全面治理运输市场“保护伞”利益链条;全面问责“隐患清零”敷衍塞责行为。

11月10日,市委、市政府率先在全省开发的数字化管理应用平台——“云绩效、云督查”平台正式投入运行,实现了“一网通览全局、一键调度工作、一屏辅助决策”,革命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精准度,此举也开了全省先河。

12月10日下午,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审议《衡阳市第一批重大项目(重点工作)专班推进工作方案》。

12月28日,“2021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名单发布,我市“全国首创企业赋‘码’保护机制”成功入选。11月17日,衡阳企业赋“码”保护平台试运行,衡阳首批52家企业纳入市委、市政府赋“码”保护范围。明年1月起将全面实施。

▲窗口人员指导市民如何在手机上使用“码上办”。(资料图片)

“雁到衡阳不南飞,客至雁城不思归。”2021年以来,秉持“发展环境是第一竞争力”理念,我市不断创新机制,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当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领头雁”,推动招商引资提质增效,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蓄积了“源头活水”。

打好组合拳,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开展访企活动须“码上约”,访企行为满意度被企业“码上评”;企业遇到疑难可“码上问”,相关单位则要限时办理“马上答”;所有惠企政策归集到平台,企业可“码上查”……我市首创的企业赋“码”保护机制自2021年11月17日试运行以来,一码当关,一码记录,一码评价,“码上”见效,访企公务活动明显减少,企业纷纷点赞。

“这个创新机制实实在在地减轻了企业应对各种调研、检查的负担。”谈及企业赋“码”保护制度试运行后产生的效果,常宁市隆源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军表示,能让企业更加安心有序地搞好生产,确实为企业办了一件大好事!

企业赋“码”保护机制,是我市以问题为导向,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心无旁骛抓发展的应有之责和务实之举。而这,仅是衡阳市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打出的“首拳”。

我市还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建立了由市长任总召集人的优化营商环境联席会议制度,构建了“市级层面抓统筹、各级各部门抓落地”的工作机制;先后出台重大项目建设“五制一平台”实施方案、《衡阳市服务民营企业10条措施》《关于践行“三高四新”战略优化企业奖补投入助推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推出“五赋”机制等;在全省首创“跨域通办”改革,349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异地可办、全城通办……系列“组合拳”下,亲商、重商、安商、稳商的氛围逐渐形成,同时也将系统化解决当前衡阳企业发展遇到的瓶颈与困境,为企业松绑,为发展添力。

政务服务升级,激发市场活力

“通过‘码上办’,我们承建的项目不到一天就领到了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真是不可思议!”2021年8月,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正式推出“码上办”新服务,绿地衡阳城际空间站项目报建经理贺霞在市政务服务中心体验了“码上办”服务后感叹不已。

绿地衡阳城际空间站项目位于耒水河岸,与衡阳高铁东站隔水相望,是衡阳城市发展的新地标。贺霞说,通过“码上办”,极大缩减了时间成本、经济成本,推动项目建设大为提速。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用最少的时间,办最多的事,不仅是企业的追求,也是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的方向。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作为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围绕服务事项标准化、规范化,群众办事便捷化、高效化,行政服务优质化、专业化,精准发力、攻坚克难,确保“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断提质、提标、提速。如今,全市“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已经实现了四级全覆盖,直通2769个村(社区),政务大数据中心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共汇聚数据10亿余条,汇聚各类证照数据133.3万条。

为了让企业少跑腿、好办事,我市将身份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营业执照等重要证照纳入“码上办”第一批服务范围。而其中的大部分事项,在“扫码”后10分钟内就能办好,极大提升了办事效率。下一步我市还将继续加强证照数据归集、证照数据质量治理,推动“码上办”向更多应用场景拓展,最终让所有事项都能“一码办好”。

为进一步提升企业注册登记便利度,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效率,全面推行“一网通办”,市场监管部门先后引进多台营业执照自助打照机,投放在多个银行网点,成功为508家企业在银行网点办理证照事项。目前全市企业新设网办率达93%,居全省前列。

如今,众多创业者被衡阳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吸引,纷纷选择落户衡阳,带来了市场主体的持续活跃。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10日,全市市场主体总量433884户,净增市场主体52439户。

良好的营商环境,推动招商引资提质增效

春江水暖鸭先知。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家的感触是最深的,服务有温度,发展才能有速度。

2021年11月10日,衡山科学城举行产业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万魔声学智造群、精密模具、电子信息、共享科技等11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项目落户该园区,总投资近20亿元,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万魔声学集团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粤港澳大湾区“独角兽”企业,是此次签约企业里最早落户衡山科学城的。自 2020年4月“牵手”衡阳以来,创造了从注册到投产仅用20天的“衡阳速度”。截至2021年12月,该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15.7亿元,累计实现产值18亿元、创税近4000万元。

在该公司董事长、总裁谢冠宏看来,是衡阳良好的营商环境、产业基础坚定了万魔声学的投资信心。公司将进一步扎根衡阳,积极吸引产业链上下游更多合作伙伴来衡发展。

良好的营商环境直接推动招商引资提质增效,推动产业集群迅猛发展。2021年1—11月,全市共实现内联引资项目1436个,实际到位资金795.28亿元,同比增长30.89%;实际使用外资1406万美元,引进了“三类500强”项目18个,项目总投资额203.1亿元,引资额184.1亿元,其中江西铜业铜材加工生产线项目为“首次入湘”项目。截至2021年12月,我市承接产业转移企业数量已达到861家。

不仅有万魔声学集团,还有富士康集团、万达集团、建滔集团、京东集团、杉杉集团、华侨城等500强企业、“独角兽”企业纷纷扎根雁城,并持续追加、扩大在衡投资;富士康全球财会结算中心、裕展智能手机精密机构件、工业富联“智造谷”创新科技园、特变电工云集5G科技产业园等项目接连落户衡阳,倾心打造全国首座“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世界‘灯塔工厂’应用示范基地”、“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实现从人才到技能多维赋能,如今衡阳的企业和项目正如雨后春笋般生机蓬勃!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