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动态信息  > 衡阳动态 
解密霞流冲的“红色档案”:毛泽东在这里提出“以枪杆子对付枪杆子”
发布时间:2022-03-23 09:39      来源:掌上衡阳      浏览量:
字体: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之时,衡山霞流冲的木莲生长得郁郁葱葱,爬满了老矿场的高墙。废弃的院子里草木疯长,煤矿遗留下来的矿机、铁轨在时光里锈蚀,谁又能想到95年前,这里曾是轰轰烈烈的革命发生地?

▲煤矿遗址上的建筑

那时,霞流冲村以产煤闻名,矿工除了衡山本地农民,很多来自周边的湘潭、醴陵、攸县等地。在衡山地方党组织的宣传指导下,矿工和农民成立工会、农会、工人纠察队,以巨大勇气投身轰轰烈烈的大革命。

1927年,毛泽东来到霞流冲考察农民运动,指导工农武装斗争。他号召煤矿工人和农民团结起来、集中起来,同国民党反动派作坚决斗争:“以枪杆子对付枪杆子!”

鲜为人知的“红色档案”

“毛委员来了!”

1927年1月的一天,在衡山考察农民运动的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毛泽东,来到霞流冲煤矿。打着赤脚的矿工闻讯纷纷从井底爬出来,兴奋地围拢在一起。

“你们冷吗?”被煤炭染得一身黑的矿工们连说:“不冷!不冷!”

▲矿洞遗址

矿工们冒着生命危险工作,但他们的生活条件却是极差。洗澡的地方,是四面透风的澡棚。睡觉的宿舍,被称之为“宿棚”,也是简陋至极。毛泽东当场嘱咐工会和纠察队向资方提要求,把澡堂、宿舍好好修理一番,改善矿工的基本生活条件。

走到凤仙庙,毛泽东召集农会、工会、工人纠察队的主要党员干部开会,仔细询问党员数量、党组织和农会、工会活动情况以及工人纠察队的武器配备等。他说,工人、农民要团结起来,互相支持,打倒共同的敌人。

将近一个世纪之后,这些历史细节之所以还能够还原,归功于衡山县曾经开展的毛主席革命纪念地建设工作。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衡山县毛主席革命纪念地建设办公室在省内外寻访大革命时期的衡山地委、湘南特委主要党员干部和当地农民、矿工,在1981年又组织召开座谈会,留下了一批十分珍贵的口述档案。

▲大革命时期的中共衡山地委驻地

时值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95周年,今年1月,凤仙庙及霞流冲煤矿遗址作为“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遗址增补点”,被省政府确定为第十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鲜为人知的“红色档案”也由此再度激活。

占了神的庙宇办学堂

据考证,凤仙庙遗址的年代为清代。而《南岳总胜集》《衡岳志》记载,南岳衡山自汉代起就有了“李凤仙”的传说。

庙立在一片田畴间的小山坡上,山不高,但足以俯视大半个矿区。陪同毛泽东考察的时任中共衡山地委宣传部部长、代理地委书记陈新宪曾回忆,古庙四周被大片古树和楠竹环绕,最大的一棵古樟树要四个人手拉手才能合抱。

▲矿井吊塔

1927年,随着农民运动兴起,禁迷信、打菩萨之风盛行。霞流冲农民协会烧掉凤仙庙里的菩萨,煤矿工会和工人纠察队在庙里办公,后来党支部也建在庙里。大家把庙里最宽敞的屋子腾出来办国民小学、开工人夜校。

庙里的钟、鼓留了下来,并且发挥了妙用。工会制定细则,敲钟、敲鼓分别代表不同的指令。

打破千年神权的束缚,钟鼓声响彻数里,飞过田畴、山林,传至每个矿井,工人、农民“闻令而动”,迅速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毛泽东看到这样的场景,也为之欢欣鼓舞。

两个月后,他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满腔热忱地说道:“神权的动摇,也是跟着农民运动的发展而普遍。许多地方,农民协会占了神的庙宇做会所。一切地方的农民协会,都主张提取庙产办农民学校,做农会经费,名之曰‘迷信公款’。”

1927年1—2月,毛泽东历时32天,对湖南湘潭、湘乡、衡山、醴陵、长沙五县的农民运动进行考察。期间,毛泽东在衡山一共停留了10天,持续时间在五县中最长。在霞流冲等地的所见所闻,让他坚信农民运动“是四十年乃至几千年未曾成就过的奇勋”,是“好得很”,完全不是“糟得很”。他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有力回应了党内外尤其是国民党右派对于农民运动的责难,在历史的紧要关头,为革命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推动了农村大革命运动的继续发展。

安排农民武装走上井冈山

1927年5月21日,国民党反动军官许克祥发动反革命政变(即“马日事变”),袭击湖南省农民协会、省总工会,释放在押土豪劣绅,疯狂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共产党的组织被迫转入地下。不久,在衡阳的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沁日事变”。

“马日事变”后,鉴于湖南党组织遭严重破坏,毛泽东向中共中央请求到湖南工作。1927年6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决定毛泽东任湖南省委书记。

在湖南期间,毛泽东偕柳直荀等人到衡山,召集安源煤矿、水口山矿区、株萍铁路和衡山主要党员干部,以及附近几县农会、工会、青年团、妇运会的负责人开会,谈“马日事变”后的形势,了解党的组织、工人纠察队、农民自卫军情况,以及国民党县党部、县知事的动态等。

毛泽东在这次谈话中指出,“马日事变”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继续,随之而来的将有无数个“马日事变”在全国发生,对不能合作已经反动的国民党分子要严加处治。针对当时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思想,他强调各县工农武装一律迅速集中,不要分散,要用武力来对付反动军队,以枪杆子对付枪杆子,不要再徘徊观望。

由于国民党反动军队势力强大、步步紧逼,工农武装从衡山县城转移。毛泽东匆匆结束此次衡山之行,在霞流冲煤矿工人纠察队的护送下,渡过湘江,经河对岸的石湾离开衡山。后来,根据他的安排,衡山县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派往河东打前站驻石湾的一个中队到井冈山去了。

血的教训凝成“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近些年,根据文博工作的需要,衡山县文化遗产事务中心负责人唐云翔对近百份馆藏口述回忆录纸质档案重新梳理、深入研究,不仅为已知的历史事件“查漏补缺”,同时也提出自己的新观点。

▲位于衡山县长江镇的新源渡口,毛泽东经此到石湾、霞流冲考察。

唐云翔认为,在大革命的最后一年,除了《毛泽东年谱》以及地方党史资料提到的以上两次衡山之行,毛泽东还至少有两次来到衡山:一次是毛泽东担任省委书记的10天内,亲率水口山和霞流冲煤矿的工人纠察队、湘衡边境农民自卫军攻打石桥铺团防局;一次是秋收起义前(1927年8月20-30日),毛泽东来到霞流冲煤矿,藏身矿井中躲过国民党军队的搜捕,最终在当地群众掩护下成功脱险。

宏观的历史叙述中,细节经常容易被忽略。但可以确定的是,衡山等地的革命实践和血的教训,对毛泽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使他在“八七”会议上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即“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一著名论断。

更多的探索、求证还在继续。作为“省保”,凤仙庙及霞流冲煤矿的历史功勋终究不会被遗忘。唐云翔告诉记者,将尽快推进凤仙庙复原和霞流冲煤矿遗址保护工作,未来还要打造成红色旅游景区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大革命及随后武装反抗反动派的“红色记忆”代代传承。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