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动态信息  > 衡阳动态 
向中心齐奋斗⑤丨连续14年蝉联“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看衡阳如何用涓涓热血托起生命方舟
发布时间:2022-06-15 07:56      来源:衡阳日报     浏览量:
字体:

连续14年蝉联“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超1万人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近年来,我市采供血事业取得长足发展,采血人次和采血量持续攀升。现如今,越来越多的衡阳市民,自愿加入无偿献血队伍,大力弘扬无偿献血的奉献精神,满满的正能量在这场爱心传递中折射出耀眼光芒。

▲衡阳市中心血站。

无偿献血是一座城市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患者临床用血的来源,更是人民健康的有力保障。作为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衡阳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关注和支持采供血事业。为了适应衡阳建设大湘南区域医疗中心的临床用血需求,近年来,市中心血站认真贯彻“安全供血、优质服务、务求人民满意”的宗旨,保障血液安全和血液供给,着力提高采血质量,不断提高献血服务水平,开创了我市采供血事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局面。

改善基础设施

提升用血需求“保障力”

▲献血屋献血环境

近日,记者在位于太阳广场的献血屋中看到,屋内空间宽敞舒适,设有献血者登记、体检、采集、休息等区域,献血者可在此完成健康征询、血液初筛、采集等全部环节。屋内配置视频监控系统和献血者呼叫平台,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对全市各采血点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指导,实现对全市采血点的零距离业务指导和日常管理。

据悉,为方便市民就近献血,改善全市献血环境,近年来我市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要求,加大献血点的投入。截至目前,在全市各县(市)区繁华路段共设置爱心献血屋(房车)9个,配置流动采血车8台,共设置采血点17个,在湖南省率先实现所有县(市)区献血屋/献血房车建设全覆盖的城市。

“献血屋及各类设备的建设、提升,为献血者提供更安全、方便、快捷的献血环境,体现了政府对无偿献血工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更体现了对广大无偿献血者的深切关怀。”市中心血站党委书记唐先绪介绍,为进一步提升采供血能力,市中心血站于2018年完成了新业务大楼的整体搬迁,总建筑面积达到10267平方米。该站新增各类设备共计120台套,总计投入约5000万元。

与新业务大楼同步建设推进的,还有血液检验技术的更新升级。该站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现已全面实现血液制备、血液检测全自动化。先进的设备,使血液成分品种制备的过程更标准、更规范,每袋血液均可追溯到制备者、制备时间,血液质量更有保障。如今,该站是全市血液管理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管理能力处于全省领先,全年采血量可达到18.86吨,正朝着发展成为湘南区域采供血检测中心的方向稳步迈进。

▲机采献血

硬件基础持续升级,队伍的软实力也在不断提升。为了加强队伍建设,市中心血站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目前,该站已拥有8名研究生,计划今年再引进高级检验人才1名,为血站稳步开展采供血服务和人才队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提升血液质量水平,该站加大了采血场所的消毒管理、生物安全管理、医疗废弃物管理,出台了血站疫情期间8个操作规程,减少献血者等候、排队时间,避免人群聚集,让采血、检测、供血等全流程的每一个操作、每一个步骤都有章可依、有规可循,也让采供血服务管理能力持续改进。同时,在全站工作人员中加强采供血相关法律法规学习与培训,提升了采供血服务从业人员质量意识。

为了贯彻“采适量、供及时、保安全,输合理”的原则,衡阳市中心血站主动加强对全市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与指导,建立临床用血“主动上门”和“动态沟通”的服务模式,将全市各医疗用血机构与市中心血站联网,实现临床约血、库存管理、血液温度监控计算机信息化管理。

全市无偿献血应急保障机制日渐完善,近3年来,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有10多例“熊猫血”病患的紧急抢救,因病情危重而大量输血近10万毫升。所谓的“熊猫”血型就是RH(D)血型阴性,在中国这类血型占比约千分之三,受年龄等因素的影响,符合献血条件人群就更少。为采集到满足紧急抢救所需要的血液,血站制定《采供血应急预案》,建立了稀有血型队伍,通过启动采供血应急预案、媒体呼吁、电话招募稀有血型献血者等方式,及时招募稀有血型献血者应急献血,通过大量输血成功挽救了3例羊水栓塞产妇的生命和7例危重患者急救用血保障任务。

从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到检验技术更新换代,再到采供血队伍不断精进,这一系列的“升级工程”,无不体现了各级党委政府对无偿献血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体现了我市以血液安全和血液供给为主线的保障力正在不断进阶。《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24年以来,我市未发生一起因供血不足耽误输血病患的救治,未发生一例因输血感染疾病的事故。

优化献血服务

激发无偿献血“行动力”

“有了医院直报工作,为我们无偿献血者的家属用血提供了方便!”近日,4次无偿献血者刘成香的父亲因胃癌在南华附一医院住院,报销血费近2000元,她对用血直报工作点赞。

2021年,衡阳市中心血站专门召开了无偿献血者临床用血费用医院直报工作调研会,通过改进审批流程、修改报账软件、限定报账期限等方式优化了偿还报账流程,解决医院直报存在的问题,为献血者的临床用血费用报销打通最后一公里,实现“零跑腿”献血返还。

截至目前,我市有104家开通了献血直免服务,63家医院开展了献血直报工作,2020—2021年无偿献血报销1244人次,报销金额达122.8万余元。此外,还通过发送生日祝福、献血提醒、献血结果、献血满意调查信息等加强了献血者的联系和互动,做到献血回访率100%,献血者满意率达98.2%。

爱心涌动,数据是最好的注释。衡阳每年大约需要各种成分医疗用血37余吨,平均每天需要至少120—160人参加献血。2021年,国内多地出现疫情,在全国各地市频繁出现“临床供血趋紧”的情况下,衡阳无偿献血51812人次,采血量突破18吨,不仅保证了全市临床用血充足,今年还在4月份两次驰援上海共15万毫升血液。4月17日,此举被央视13台报道,获得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谈到此,唐先绪坚定地说道:“保障用血充足、安全,我们深知责任重大,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我们更要奋发作为。”据悉,为了进一步优化献血者服务,市中心血站将服务做得更加细化。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情况下,血站通过二维码预约献血和“一对一”电话招募、短信招募和《无偿献血倡议书》新媒体招募等方式实行精准预约献血模式,合理安排献血时间和地点,错峰献血。

此外,通过为献血者主动开车上门服务、全程志愿服务等方式及时调整和完善了献血服务准则,进一步健全献血者规范服务流程,确保疫情期间临床用血需求,进一步激发无偿献血的行动力。为鼓励广大市民在疫情期间勇敢献血,我市在全市各大媒体平台多次发布爱心献血倡议书,通过中国移动、联通、电信给市民发送无偿献血招募信息800万余条。

目前我市固定献血者队伍达52995人,固定献血者比例达51.65%。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无偿献血者队伍日趋庞大,也让全市血液安全防线更加稳固。

创新体制机制

增强无偿献血“引导力”

▲衡阳市中心血站党员志愿者合影

体制机制建设有序推进与创新,为全市采供血事业的长足发展夯实了基础、强化了保障,也增强了无偿献血强大的引导力。近年来,市中心血站多措并举,不断提升用血服务效能,努力打造安全有效采供血服务体系,不断稳定并扩大固定献血者队伍。

2020年,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街头采血量呈下降趋势。为有效保障全市用血需求,血站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按“狠抓街头不放松,务求团体有突破”的思路推进团体无偿献血和街头流动无偿献血协调发展。为了不断扩大团体献血者队伍,血站推动无偿献血向企事业单位、高校、社区和农村延伸,无偿献血人群进一步向基层拓展。

在招募方面,血站工作人员打破“固定地点在车上等献血者”的被动思维,主动走下采血车开展无偿献血宣传和招募,做好主动招募、主动宣传、主动服务。在血源淡季期间,结合衡阳群众志愿服务,组织全站党员干部按计划深入乡镇、街道、社区和高校开展无偿献血招募活动。2020年2—3月,还在全市公职人员中迅速组建了一支3900余人的应急献血队伍,用血液筑起守护衡阳人民健康的长城,有效保障了疫情期间用血需求。

在宣传方面,血站积极调整策略,在内部组建了一支130人的无偿献血宣讲团,将无偿献血相关知识、法律法规等制成图文并茂的PPT,深入学校、单位、社区、乡镇等进行宣讲,在各县(市)区每年度的无偿献血工作动员大会上开展宣讲,2年来共开展现场宣讲126次,开展宣传招募累积2万余小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面对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形势,我市加大了与各大中专院校的对接,建立了“校团委总体部署、院系统一安排”的高校无偿献血有效模式,扭转高校无偿献血工作“校门进不去,进去了没人管”的局面。2020—2021年,高校学子献血人数达12924人,全市在校青少年知晓率达到97.5%。

近年来,全市无偿献血工作取得了喜人成果,荣获全国性荣誉三个:衡阳市连续7年14次蝉联“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荣誉、衡阳血站荣获“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称号、祁东分站荣获“全国先进采血班组”称号。

一次次奉献之举,筑起了一道道守护生命的长城;一股股爱心暖流,托起了无数生命的希望……近年来,全市无偿献血事业蓬勃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爱心力量源源不断地注入,雁城越来越亮眼,充满着越来越温暖的色彩。

这背后,凝聚了每一位血站工作人员久久为功、担当实干的艰辛和汗水;见证数以万计无偿献血者的无私奉献。“未来还在继续,今后血站将不断探索和建立无偿献血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作出更大贡献。”唐先绪说道。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