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动态信息  > 衡阳动态 
立足基地聚焦打仗瞄准打赢——衡阳警备区依托训练基地提升民兵战斗力水平纪实
发布时间:2022-06-16 09:20      来源:掌上衡阳     浏览量:
字体:

连日雨水,耒水河水位上涨,看着岸边的两台冲锋舟,唐思齐跃跃欲试——

穿上救生衣、登上冲锋舟、调试发动机,按实战要求在水上开展冲锋舟离岸、挂机、水上救援等抗洪抢险救援科目训练后,还要以最快的时间完成靠岸、集合等基础动作。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都是一次体能与技能的综合考验。

“贴近实战的设置,多技合一的训练,想要所有科目一一过关需要下狠功夫。”经过实战训练,来自雁峰区白沙街道民兵应急排的唐思齐形容自己,“一下子找到了上战场的感觉。”

打战硬碰硬,训练必须实打实。近年来,衡阳警备区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依托标准化训练基地,坚持“以战领训”“以训促战”,配强“武教头”队伍、聚焦“实战化”科目,加大迎战训练内容比例,强化迎战训练考评牵引,以基地化推进实战化,树立向战为战鲜明导向,全面提升衡阳民兵队伍应急战备水平。

打造“孵化器”——

建设“标准化”民兵集训基地

站在衡阳市民兵训练基地门口向里望,初夏里蔚蓝的天空、标准化的建设场地、鲜红的国旗共同描绘的“画卷”让人眼前一亮。

“齐步走,准备实操!”嘹亮的口号从基地共同科目训练场传来,循着声音,记者看到60多名民兵正在进行训练。

“现在是参加年度轮训的部分学员在进行植桩机实操训练,他们5人一组在教练员的指导下完成作业。在防汛抗洪任务中,植桩能减少洪水对沙包的冲击力,让沙包位置更稳固。”教练员刘伟向记者介绍道,衡阳市民兵训练基地承担着基干民兵的训练任务,还肩负着国防教育的使命,基地建有共同训练场、专业科目训练场、轻武器射击场,可满足400人同时训练。

“基地建成后,民兵训练变化太大了!”作为一名退役武警,刘伟早在十几年前就是民兵训练的“班长”,一路走来,他见证了衡阳民兵训练的发展历程,“回想过去,每到组织民兵训练时,我们只能找临时场地,去年5月,衡阳市民兵训练基地落成揭牌,除了训练场地规模扩大,设施设备也更新换代,还加入了科技含量,开放式训练也变成封闭式训练,集训效果大大提高。”

“推进国防后备力量训练基地体系建设,是事关备战打仗的大事。”衡阳警备区战备建设处处长杨萌介绍,目前蒸湘区、耒阳市、常宁市已经建设了基层民兵训练基地,其他县(市)区人武部也正积极筹备建设民兵训练基地,这批民兵训练基地的建成使用,成为民兵队伍建设和培育战斗力的“孵化器”。按照远景目标,全市范围将建成“全面覆盖、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民兵训练基地体系。

配强“武教头”——

组建“专业+专职”民兵教练员队伍

强将手下无弱兵。有什么样的教头,就能训出什么样的兵。衡阳警备区把建设一支政治强、素质高、技术精、教学好、作风严的“四会”教练员队伍,作为基地建设的重要环节。

“我很幸运!”今年,作为一名无人机行家里手,徐望生在专职民兵教练员选拔中,通过层层考核,成为专业民兵教练员队伍中的首批无人机侦察教练员。

“我们逐步组建了一支24人的‘专业+专职’民兵教练员队伍,实行军事化管理,专职承担基地教学集训任务。”市民兵训练基地主任康健鹏介绍道,基地从各县(市)区人武部编组专业人才中遴选退役军人、民兵训练比武标兵和专业能力突出的教练员,参加衡阳市民兵“四会”教练员考核选拔,并对合格的专业人才授予“四会”教练员证书,然后再进行二次考核,从中选拔一批专业技能突出的教练员实行“聘用制”,成为专职教练员。

“要像高校的教师一样,基地每个专职教练员必须有自己的专业技能。”康健鹏详细为记者介绍,如,教练员顾华军从事汽车修理工作16年,拥有专业的汽车修理技术;教练员谭铬豪曾在部队服役又在县(市)区人武部参加过多次森林扑火任务,是“森林防火”专业教练员。

目前,这支民兵教练员队伍的专业技能涵盖了汽车修理技术、防化救援装备操作、工程抢修抢建、地雷埋设与撤收、卫生防疫勤务保障等领域。同时,基地还特意从省军区、其他部队、友邻单位、社会行业部门抽调各专业“行家里手”开展教学集训,针对各个专业领域进行强化训练。

“随着24名专职教练员的加入,基地的受训量相比去年至少提升了三倍。”在康健鹏看来,教练员队伍流动性和专业性问题解决后,从源头上提升了民兵训练的层次。“一个数据可以佐证:今年衡阳市基干民兵轮训首期受训人数达到了200余人,创下民兵同时参加训练人数新高。”

聚焦“实战化”——

构建“应急实用、打仗管用”的训练体系

“相比去年,训练科目增加将近一倍。”来自石鼓区人武部的民兵胡训芳,曾多次参加民兵集训,今年的训练科目让他有些“没想到”。

除了队列训练、体能、枪械操作等“老”科目,还有冲锋舟驾驶、植桩机操作、无人机侦察、综合站场救治、军事战术学习等“新”课目。这位曾在部队服役多年的老兵说,“民兵也是兵,当兵就要本领硬,这种感觉就对了!”

老兵的心里话,折射出衡阳在民兵队伍集训上,着眼“应急实用、打仗管用”的思路,通过细化训练内容、升级训练方式、丰富训练科目,推动训练体系向新领域全覆盖。

来自社区的“女民兵”李欢是第一次参加民兵集训。她说:“我一点也没有怯场,特别是在专业教练员的指导下,我各项任务都基本完成了,现在射击科目都能轻松上靶。”

“她完成了从‘民’到‘兵’的完美蜕变。”作为李欢的教练,汤力为她的表现点赞,“对于来自社区的民兵,我们会更加侧重训练方式的教导,因为他们都是带着‘任务’来的,参训回去后,他们要将受训的技能带回去,根据当地的实情,有针对性地组织辖区民兵开展集训。”

“我们时刻准备着!”这是记者在采访民兵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完善训练基地,建成一个集为训、保、战为一体的教导式训练基地,不断提高民兵专业遂行多样化任务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和所有参训的民兵一样,康健鹏对训练基地有更多期待。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