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动态信息  > 衡阳动态 
从衡阳会议眺望衡阳市中医医院的过去和未来
发布时间:2022-07-15 08:35      来源:衡阳日报     浏览量:
字体:

▲衡阳市中医医院是全国示范中医医院。

今年4月16日是全国中医“衡阳会议”40周年纪念日。

对我国中医界来说,“衡阳会议”是一次带有划时代意义的会议。如今,衡阳市中医医院如何定位自己的特色品牌?如何保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又如何权衡中医和现代医学?无疑“衡阳会议”犹如一盏明灯。

令人鼓舞的是,7月7日下午,衡阳市中医药大会召开。市委书记秦国文出席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中医药大会精神,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切实增强推进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的责任担当,全力推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高水平建设健康衡阳、加快中心化进程作出更大贡献。

“衡阳会议”书写了属于衡阳市中医医院的美丽篇章

衡阳,从公元前201年置县以来的2000多年漫长历程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文明成果,也积淀了璀璨的中医药文化。

可是,40年前,中医药事业历经磨难和摧残,甚至面临消亡。

1982年4月16日至22日,国家卫生部在衡阳市召开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全国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药院校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方针,史称“衡阳会议”。

▲1982年,全国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教育工作会议现场。

“衡阳会议”明确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都要大力发展、长期并存的基本方针,开启了中医复兴的新里程,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影响深远,具有里程碑意义,成为中国中医药事业迈过“生死存亡”门槛、迎来迅猛发展的转折点。

翻阅《月犁》一书,仍觉得时任卫生部长崔月犁的话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学习与深思。“1982年我出任卫生部长,一开始就在湖南衡阳召开了全国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教育会议,现在大家都称‘衡阳会议’。在这个会议上提出了发展中医的具体方针,而且纠正了‘左’的路线。我提出剩下这171所中医医院还都是挂着‘梅兰芳的牌子,唱着朱逢博(美声唱法音乐家)的调子’是不行的,要认真发展中医。”

“中医西化就像剧院外边挂的牌子是梅兰芳,里面唱的调子是朱逢博。”在“衡阳会议”上,崔月犁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医的唯一出路,是保持和发扬中医特色。

“中医得救了!”正如参会代表们所言,崔月犁的这次亮剑,为中医药事业和中医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终于标定了正确的方向。

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中医医院整顿和建设的意见》《全国中医医院工作条例(试行)》《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切实办好中医医院》3个文件,指导了当时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药院校的建设,强调中医医院和中医药院校要保持中医特色,重视中医的传承和中医队伍的培养提高。

那是新中国成立33年以来,卫生部第一次召开的全国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药院校建设工作会议。从那时起,卫生部支持中医的鲜明立场传遍大江南北,“振兴中医”的响亮口号鼓舞了整个中医队伍,中医开口必谈衡阳,“衡阳会议”成为更为普遍的说法。而衡阳市中医医院作为“衡阳会议”的主现场,该院领导会上作了“发挥中医特色,办好中医医院”的主题发言,被誉为全国中医界的一面旗帜,书写了属于衡阳市中医医院的美丽篇章。

始建于1952年的衡阳市中医医院,走过了70年的光辉历程,医院三易其址,从人民路18号到解放路68号,再到现今的蒸湘北路25号。从建院时建筑面积仅237平方米,床位10余张,职工16人,发展到现在医院占地53亩,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编制床位900张,职工近千人。从一个联合诊所发展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全国示范中医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为一家集医疗、科研、教学、康复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院。设临床、医技科室19个,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专科1个、省级重点专科6个,有博士后指导老师3人,硕士生导师10人,国家级传承指导老师3人,湖南省名中医3人,衡阳市名中医5人,高级职称医务人员110人。医院有院内研发疗效良好的中药制剂品种18个。医院年收治住院患者2万多人次,门诊患者30余万人次。

▲“衡阳会议”30周年纪念会合影。

2012年,为了纪念“衡阳会议”30周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再次在衡阳召开座谈会,就是为了有序推进“衡阳会议”精神的进一步落实。衡阳市中医医院推行的中医“衡阳模式”再次受到全国中医界的肯定。

“衡阳会议”精神引领衡阳市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

事业兴衰,关键在党。

衡阳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陈秋生告诉记者,要保护与发展中医,离不开对中医文化的弘扬。而这,正是衡阳市中医医院传承和弘扬“衡阳会议”精神一直秉承的理念。“医院新建传承楼将会启用,届时将会改善就医环境,为百姓提供更优质的诊疗服务。”在介绍医院时,陈秋生不无自豪地说道,“我们也将继续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服务百姓健康。”

走进衡阳市中医医院,一个独特的“衡阳会议”主题公园格外吸引眼球。这里矗立着古代名医雕塑、装饰着太极八卦地面,记录着“衡阳会议”的点点滴滴,成为医院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陈秋生说,正在建设的“衡阳会议展览馆”,将进行中医药的宣教工作,包括有“衡阳会议”历史资料展示,中医医院发展史、历史名医、经典古籍、中药性能主治,以及中药传统治疗方法的展示、中药材展示等等,是市民了解中医药文化的一个好基地。

来到新落成的传承楼橘香楼,顿时让人眼前一亮——古朴厚重的实木桌椅,精雕细琢的镂花屏风,无不让人恍若梦回秦汉,一仰古医圣手之榻所。除此之外,该院中药房、治未病中心、针灸康复科、脾胃病科等科室的医用设施,也无不精工细琢、美轮美奂,使中医厚重的文化氛围呼之欲出,令人赏心悦目。

“传承创新,仁和精诚”这八字箴言被正式写入院训,矗立在住院楼一楼的醒目位置。医院将中医药治疗贯穿于患者治疗全程,辨证施治,灵活应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治疗体系。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优势,建立了全市唯一的治未病中心、国医堂。

一面鲜红的党旗,让全部的力量为之凝聚;一盏“衡阳会议”明灯,为发展的道路指明方向。陈秋生说,新的历史时期,医院党委在市委市政府、市卫健委党组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全院干部职工,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拓宽格局视野,聚焦谋大事、干大事、成大事。同时,医院党委围绕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建设部署,创新思路、科学谋划、重点突破,积极发扬传统中医药在抢救急危重症、康复治疗、未病预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医院长远、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加强中医药特色优势明显、涵盖重大疑难疾病的心血管、脑病、肿瘤等中医重点专科以及社会急需的妇科、老年病科、康复科等专科建设,使其专科诊疗重大疑难疾病的水平和临床疗效达到国内或国际领先水平,并形成可推广的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二是建立完善中医临床传承创新平台,形成临床科研有机结合机制,大幅提升中医临床研究能力与水平。

三是开展多专业联合诊疗、中医综合治疗、经典病房等探索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医诊疗模式。

四是培养形成一批中医思维能力强、中医诊疗水平高、中医临床疗效好的中医药人才队伍。

付出终有收获。

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下发文件[湘中医药(2018)10号],确定全省3家单位为首批“湖南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衡阳市中医医院“衡阳会议”公园名列榜首。医院先后获得了“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湖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南省十一五中医药工作先进集体”“湖南省十二五中医药工作先进集体”“湖南省医院管理年活动先进单位”“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卫计系统先进集体”“全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湖南省医疗机构法治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术经验继承拜师大会

多年来,医院培养了一批名老中医,有“全国名老中医李四文传承工作室”,有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黄云、许雪君,有省级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贺新民、贺小林,有“湖南省名中医”王诚喜、徐基平、贺新民……他们每一位都是行走的中医药知识宝库。

如今,衡阳市中医医院共打造中风科、骨伤科、肺病科、心病科、肾病科5个省级重点专科,肾病科1个国家级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现有国家级课题8项,省部级课题20项,市级厅级课题87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

步履铿锵行进在“衡阳会议”传承创新的大道上

据了解,目前,衡阳市中医医院还面临一些阻碍医院发展的瓶颈问题,如党建与业务融合不够、中医药特色不够浓、高端人才储备不足、信息化手段不强等,必须认真研究。

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南阳考察时,提出“要发展中医药,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再次为发展中医药事业指明了方向。

去年3月,我省提出了打造“中医药强省”的战略目标,为衡阳市中医医院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战略机遇。

去年9月,市委副书记、市长朱健主持召开市政府2021年第16次常务会议,审议了《关于促进衡阳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强调要坚持守正创新,充分利用我市发展中医药的有利条件,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和作用,做好传承创新和品牌打造,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7月7日召开的衡阳市中医药大会为衡阳市中医药发展注入强大正能量。

衡阳知名时事评论员罗安宝认为,“衡阳会议”其实就是一个品牌,有着挖掘不尽的宝贵资源。衡阳市委、市政府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品牌,和中医药大学合作设立衡阳中医研究所,可以和衡阳市中心医院一样,柔性引进全国名中医开设工作室,可以在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或者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设置中医专业,为衡阳也为全国培养专门中医人才,还可以和旅游部门联手,引进民间资本,在寿山南岳周边建设中医康养、疗养基地,把衡阳打造成灸都、艾都。

采访中,一些市民建议,衡阳市中医医院应积极开展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努力开发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产品,打造中医药文化亮点,提升中医药科普水平,推进中医药健康文化宣传服务落地生根,把衡阳市中医医院打造成全市中医药文化展示的“旗舰店”、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金话筒”、群众身边的“中医药之家”。

作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衡阳市中医医院领导班子审视医院发展时认为,该院中医特色非常突出,优势也非常明显,它的最大问题是医院综合实力。

在中医医院做一些高精尖外科手术,估计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而在衡阳市中医医院,则把这种“不可思议”变成现实。如今,不少患者都知道,衡阳市中医医院不仅中医看得好,外科也一样很强。

该院院长傅友生认为,从骨伤科到显微外科,从肛肠科到妇产科,如今的衡阳市中医医院外科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涌现,“外科军团”异军突起,完美地补充了内科系列治疗手段的不足,实现了由内及外、内外互补、协调发展的目标,极大地完善了医院诊治手段,提升了救治能力,使病人足不出院,就能在疾病的各个发展阶段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这也催生了衡阳市中医医院向现代化高技术综合性中医院的成功转型。

一根银针,至轻至微,却承载着医德的厚重,凝聚了一位援外针灸人的中医梦、中国梦,践行了“一带一路,中医先行”的神圣使命。这位援外针灸人,就是衡阳市中医医院针推专科主治医师刘霄。作为中国(湖南)第20批援塞拉利昂的医疗队成员,援非期间,刘霄凭借其善用针法和灸法治疗颈肩腰腿痛、带状疱疹、面瘫、中风后遗症等疾病的出色技术,为不少当地患者减少了疼痛,广受好评。

衡阳市中医医院积极响应“一带一路,中医先行”倡议,在抓好内涵建设的同时,通过援外、宣讲、医联体等方式大力传播中医药;在“走出去”的同时,也谋划“请进来”,为非洲等第三世界国家培养中医药人才、开展中医药国际交流,让衡阳中医走出国门,走向全世界。

▲医院举行中药切制比武

因为有突出的中医药服务能力,衡阳市中医医院获国家大力支持,使得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落户该院。该项目规划建设一栋住院综合楼,总建筑面积约3.4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16层,包括住培基地、教学基地、执业医师考试基地、治未病中心、健康管理中心、中医康复中心、中医经典病房、中医重点专科和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目前该项目已基本完工,建成后该院功能布局更优化、设施设备更先进、服务质量更优良,中医药特色更突出,临床疗效更显著,成为具有较强的中医临床服务能力、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和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工作中发挥龙头作用的中医医院。

在70年的历史长河中,衡阳市中医医院人始终秉承自身的责任与担当,与祖国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在援外、抗洪救灾、抗震救灾、抗击疫情等关键时刻,总有衡阳市中医医院人挺身而出冲锋在一线、战斗在第一救援现场的身影。

40年前,“衡阳会议”的灯光照亮了衡阳,点燃了衡阳市中医医院的星星之火。40年后,如今的衡阳市中医医院,一座座现代化医疗大楼矗立,在70年的征程中,铸就了医院“医道从德,术业求精”的医魂,几代中医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他们励精图治、勤奋工作、奋发有为,创造了现代医学史上一个个辉煌的业绩。

灯塔指引方向,思想照亮航程。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全体衡阳市中医医院人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学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携手共进,努力在新时代解决医院发展的瓶颈问题,以优异的成绩,谱写医院发展新篇章。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