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记者从在常宁召开的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现场推进会上获悉,2019年—2021年,我市知识产权工作连续三年在全省绩效考核中保持前三名。
据了解,从2019开始,我市持续加大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支持力,累计争取省级资助资金989.3余万元,市财政预算知识产权专项资金2950万元,各县市区财政投入专项资金1583.18万,今年实施四大类23类103个项目,稳居全省第二位。2019年—2021年,我市知识产权工作连续三年在全省绩效考核中稳居前三。发明专利授权从2018年的1326件增长到目前的2865件,三年半时间实现翻倍。2021年,PCT(有关专利的国际条约)专利达到49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由2019年1.6件提高到4.33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接近3亿元、有效注册商标达到56533件,均创历史新高。全年转移转化发明专利254件,居全省第一。
尤其是,常宁市克服了基础薄弱、指标靠后、经验不足等困难,知识产权工作实现了后发赶超、弯道超车、跨越发展的目标,形成了“常宁经验”,得到了《中国市场监管报》《中国知识产权报》等媒体推介,获得省政府的表彰。
会议要求,全市各级各单位要借鉴常宁典型经验和先进做法,结合本地实际,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认认真真、扎扎实实抓好本地知识产权工作,为争取实现省政府知识产权真抓实干激励表彰的工作目标,打好冲刺之战、决胜之战。
会议强调,全市各级各单位要聚焦省政府知识产权真抓实干激励表彰的工作目标,围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职能和真抓实干“六大提升行动”,结合工作目标与自身工作实际,谋划好工作路线图、工作方案和节点时间表,创新干、努力干、扎实干。同时,围绕“千方百计保存量、想方设法稳增量、真抓实干提质量”三个重点任务,举办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业务培训、高校知识产权座谈会、强链护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集中签约等“四个活动”。力争打造一批特色亮点工作,提炼一批工作经验,查办一批典型案例,提升知识产权工作效能,为全市知识产权真抓实干工作加分添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