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截至7月底,我市已完成油茶新造10.01万亩,为年度计划的100.01%;完成低产林改造17.65万亩,为年度计划的70.06%;20家茶油小作坊升级改造、3家油茶果初加工和茶籽仓储中心建设正有序推进。
油茶产业是衡阳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持续推动产业强创新、强集聚,油茶产业发展驶上“快车道”。我市积极争资跑项,上半年争取中央财政资金6192万元,支持建设油茶新造2万亩、低产林改造6.61万亩;争取省级资金555万元,支持建设茶油小作坊改造项目29个、仓储项目3个、高标准示范基地2个、油茶采穗圃提级改造1个;向省林业局、省财政厅争取中央财政现代油茶产业体系试点与示范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87亿元,目前已完成实施方案编制并报省林业局和省财政厅。
据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市将重点从六个方面加快推进油茶产业发展——
扩大规模面积。通过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林地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产业高效集约发展,全面完成油茶新造40万亩(2023年—2025年),确保“双500”目标实现。
延伸产业链条。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围绕茶油美妆、日用、食品、营养保健、有机生物等方面深挖产业潜力,做大、做强、做长产业链条。
建设标准体系。以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目标,围绕油茶良种壮苗培育、高产优质栽培、茶油精深加工,不断建立和完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打造油茶品牌。深入推进品牌整合塑造,推动衡阳茶油“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认证,全面推行“衡阳茶油”赋码标识机制,构建以“衡阳茶油”公用品牌为引领,地方区域特色品牌集群,以品牌效应抢占市场。
加快平台集聚。以国家级油茶交易中心平台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全国油茶产业向衡阳转移、要素向衡阳集聚,变产业优势为经济优势,实现“强集聚”的品牌格局,重点打造“中国油茶(耒阳)博览园”“国家级(衡阳)油茶交易中心”“国家级油茶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等三大国字号平台。
抓牢民生实事。推进油茶仓储中心建设,每年新建2—3家日处理油茶鲜果能力100吨以上的油茶果初加工与茶籽仓储交易中心;依法规范采摘行为;严把苗木质量监督关,确保实现稳产增收;做好油茶龙头企业上市辅导,推进2—3家油茶企业整体上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