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动态信息  > 衡阳动态 
田间地头话管理⑤丨科学调度,让干旱农田“喝上水”
发布时间:2022-09-29 08:43      来源:掌上衡阳     浏览量:
字体:

“今年旱季跟往年不一样,但我们并没有感到缺水……”9月26日,烈日当头,衡东县吴集镇柏桥村11组村民赵德生站在田埂上,凝望着不远处几口波光粼粼的水塘,内心底气十足。

7月以来,衡东县连晴高温,已近90天无有效降水。全县平均降雨只有31.4mm,较去年同期降雨222.3mm减少190.9mm,部分地区已发生不同程度的水文干旱。作为该县面积最大的乡镇,吴集镇总面积275平方公里,总人口1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9.2万人,是全县的农业强镇、产粮大镇、畜牧重镇。

“保障吴集镇农田灌溉用水,就是守护好群众的‘粮袋子’”。衡东县委书记谭建华告诉记者,该镇坚持念好“源头调水、长藤结瓜、点位蓄水、管到末梢”十六字诀,精心做好“水文章”,打好抗旱“攻坚战”,是农户们的信心所在、底气所在、力量所在。

坚持“源头调水”,挖掘引水“潜能”。抢抓湘江、洣水的引水有利时机,吴集镇比往年提前半个月协调甘溪电站、洋塘水电站关闸保水,为后续农田灌溉用水留足水源,累计调水提水近5000万立方米。同时,针对远离水源、取水不便区域,调用抽水设备270台,共打抗旱井20口,维修饮水工程2个,想尽千方百计为人畜和庄稼“解渴”。

因渠道内淤塞严重导致过水断面不足,过去几年,处于甘溪灌区的柏桥村有水放不下。今年以来,该村清淤疏浚和新修水渠近6公里,大大提升了供水“动能”,村内千亩双季稻示范片用水得到有效保障。吴集镇党委书记刘武扬将之比喻成“长藤结瓜”,该镇今年积极组织各村干部群众开展圳渠清淤,共出动1600余人次,动用设备50台,清理渠道共计189公里。

坚持“点位蓄水”,补足储水“势能”。按作用分类蓄水,把各个储存源头水的塘库坝水坑水井作为某片水系的二级源头水,通过此种方式发挥抗旱水源“满天星”的效果。目前,该镇18个小二型水库蓄水量均在40%左右,110口骨干塘蓄水较满,基本可覆盖晚稻用水需求。

坚持“管到末梢”,优化用水“效能”。依据“统一管、精准放、跟水走、到丘块”的原则,安排包片、驻村干部下沉一线,与群众共同抗旱,协调取水矛盾,维护取水秩序。

“吴集镇的抗旱救灾经验正在全县范围推广。”衡东县委副书记、县长蒋崇华介绍,该县正安排部署“百名水利干部到田间”活动,组织100余名水利干部到灌区乡镇、村组和田间地头,开展政策宣传、困难协调等工作,全力保障粮食稳产增产、重点保障河湖生态安全、确保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相关阅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