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事在先,有预则立。
12月27日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我市明年经济工作思路。衡阳将从扩大内需、制造业立市、壮大县域经济、强化科技创新等九个方面发力,既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又奋力争先进位,努力实现更有效益、更高质量的发展。
▲大城衡阳发展势头蒸蒸日上。罗茂盟摄
措施1:着力扩大内需,提振市场信心
总需求不足是当前我市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也是市场主体感受最为直接的困难。
▲蒸湘区船山西路消费商圈。周围摄
衡阳将紧紧围绕打造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模式,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开展消费专项行动。围绕“三大枢纽、五大基础、八大基地”,大力推进盐穴储能、燃气发电等重大支撑项目建设。以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为牵引,加快构建“一核两群多中心”物流设施体系,大力推进衡阳国际物流港、湖南高速衡阳物流港等十大物流重点项目建设。
▲区位优势将带动衡阳物流业大发展。罗茂盟摄
措施2:坚持制造立市,发展实体经济
制造业是衡阳的立市之本。
我市将聚焦“一核两电三色四新”十大产业和14条产业链,抓住企业、产业、产业链、产业生态“四个着力点”,通过“龙头带龙身”“龙身找龙头”等模式,精准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形成头部企业带动产业链,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形成产业基地的发展格局,打造区域性先进制造业“八大示范基地”,构建具有衡阳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衡东雁翔湘超白光伏和超薄玻璃自动化生产线。王靖摄
在理顺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基础上,2023年园区将重点打好三场硬仗:一是扎实推进闲置低效土地清理;二是切实提升园区亩均税收,力争增长15%以上;三是务实开展园区薪酬体系改革。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我市将在“降成本”上出实招、见真章:一是深入分析各个产业行业的生产性物流成本,跟周边市州动态比较,为未来招商引资和实体经济发展夯实基础;二是在用电、用气、用水上,通过打捆签约、签订长协合同等进一步为大中企业降低成本;三是在用工成本上,发挥衡阳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大的优势,使技能人才的培养优势转化为用工优势。
措施3:促进城乡融合,壮大县域经济
衡阳大量的人口在县域,巨量的自然资源在县域,因此,发展县域经济是实现衡阳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所在、空间所在、希望所在。
衡阳将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把特色、主导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动力源和突破口来抓,着力打造有色、输变电、汽车、泵业、纺织、眼镜、钟表等特色小镇,持续壮大县域经济规模。
▲眼镜小镇。罗茂盟摄
▲眼镜小镇内的生产线。罗茂盟摄
坚持城乡一体化推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无区划布局、一体化推进”模式,推动资源跨区域配置、产业跨区域协作、市场跨区域合作,支持各县市区、园区合作发展“飞地经济”,加快城区周边地区融城步伐,着力构建“一核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格局,打造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措施4:聚焦三农发展,推进乡村振兴
农业稳则天下安,乡村兴则国家兴。
衡阳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规模化、数字化、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深入推进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全力保面积、稳产量、提质量,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62亿斤以上。
我市还将积极探索城乡产业联结互动,以“万企兴万村”行动为抓手,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
▲发展特色种植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王靖摄
措施5:强化科技创新,增强发展驱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衡阳将聚焦创新平台,聚焦专项工作,聚焦创新人才。
聚焦创新平台方面,重点推动南华大学“辐射-线粒体与人类重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上进一步突破,重点推动衡阳科创港建设,与全国最大的科技成果线上转化平台“迈科技”实质性合作。在创新创业平台上进一步突破,以衡阳国家高新区、衡山科学城为主,兼顾各省级园区,使创新创业平台成为创新团队和主体汇聚的热土。聚焦专项工作方面,大力发展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知识产权信用贷款,以及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衡阳分市场等。
▲越来越多的博士为衡阳发展助力。周围摄
聚焦创新人才方面,以在衡高校为基本载体,每年引进博士数百名,三年有望引进博士1000名以上。下阶段,针对“80后”“90后”“00后”的实际需求,要重点推广楼宇经济,更充分发挥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作为人才引进“蓄水池”作用。同时,推动衡山科学城及各个产业园区更好实现“三生融合”,增强人才引进的吸引力。
措施6:深化改革开放,扩大对外合作
越开放,越发展。
衡阳将持续深化“放管服”、赋“码”保护机制等改革,全力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以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发挥好综合保税区和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的先行先试作用,大力实施外贸“破零倍增”工程,切实把政策优势转化为一批外资标志性项目。放大中欧中亚班列和湘粤非铁海联运的辐射效应,加强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对接,全面融入湖南自贸区建设。
措施7:加强生态防治,推动绿色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而且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生态环境容量和要素支撑。
衡阳将巩固深化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工作成果,持续抓好长江保护修复,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抓好长江经济带警示片、省“利剑”行动专项督察、市生态环境风险隐患排查等反馈问题清单整改工作,加快推进“一江四水”入河排污口整治等“八大重点工程”。加快推进“宁电入湘”、衡东燃气发电、盐穴压缩空气储能、抽水蓄能建设,不断提升能源供应保障能力。
▲祁东白地市车壁塘河的水杉林成网红打卡地。资料图
措施8: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共同富裕
精心谋划办好民生实事,妥善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常态化推进“五心工程”,有序推进城镇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全面实施城区“断头路”三年清零计划和雨污管网分流行动计划,全面开展城区拆迁安置遗留问题三年攻坚行动,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最大程度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解决老百姓关心的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等急难愁盼问题基础上,进一步办好“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新增幼儿托位”“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新增社区养老、家庭养老床位”等10件重点民生实事。
▲雁峰区白竹皂社区改造后面貌焕然一新。周瑞华摄
措施9:筑牢安全底线,提升治理效能
我市将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在发展中防范化解各种风险隐患,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
要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
要全力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全面落实国务院十五条硬措施,用好“五全一常态”机制,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分析查找每个领域的突出问题,明确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压紧压实安全生产工作。
要全面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大对信访积案的调处化解力度,坚决挤压涉毒、电诈、性侵未成年人三大领域违法犯罪活动空间,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违法犯罪,积极推广“衡阳群众”“屋场恳谈会”“湾村明白人”等治理模式,不断巩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成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